牛仔褲的起源與發展
牛仔的起源與發展:
牛仔褲起源於1567年意大利熱那亞港水手穿的一種粗帆布製作的褲子,在1849年開始的美國西部的淘金潮中,由於強烈的勞動使衣服極易磨損,工人們就穿著一種產於意大利熱那亞的帆布製作的工裝褲,叫genoese.
這種穿著顯得精悍、粗獷、有精神的礦工工裝逐漸在美國西部被普遍接受,並流行起來,成為大眾的新裝,尤其受到美國西部放牧青年的喜愛,後來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名字------牛仔褲(jeans)。
雖然1850年利維公司生產的501工裝褲被世人公認為牛仔褲的鼻祖,但1873年5月20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向利維.斯特勞斯頒發其申請的工裝褲的專利(第一次使用金屬鈕扣和第一次使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才被認為是牛仔褲誕生的標誌。
最早的牛仔褲麵料是帆布,顏色是棕色,沒有表袋,沒有腰帶袢(耳仔),隻有一個後袋,沒有使用拉鏈,其誕生後經曆了漫長的完善和發展的過程:1855年利維.斯特勞斯用從法國進口的藍色粗斜紋棉布取代原用的棕色帆布,奠定了現代牛仔褲的基本麵料和色調,1890年開始使用表袋,1905年開始使用第二個後袋,至此,五袋款牛仔褲才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
二十世紀30年代中期,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區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服指定為美軍的製服,大批的牛仔服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從而使牛仔服在歐洲各地普及並流行開來。
50年代初牛仔服借助好萊塢巨星加裏.庫伯在《西部牛仔》中成為美國英雄的象征;馬龍.白蘭度在《野性騎手》和詹姆斯.迪恩在《無端的反抗》中塑造的叛逆形象;瑪麗蓮.夢露在《不合時宜的人》和簡.芳達在《閃電騎士》中展現的年輕,性感,充滿活力的形象等為牛仔褲賦予了年輕性感,自由平等,粗獷灑脫,叛逆自我等內涵,把牛仔褲的野性文化彰顯到極致,成為一種時尚的標誌,掀起了牛仔服的國際流行風潮。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牛仔裝開始進入上流社會,名門貴族都競相穿起了牛仔裝:英國的安娜公主、埃及的法赫皇後、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和約旦國王侯賽因以及法國前總統蓬皮杜等都喜歡穿牛仔裝,美國前總統卡特甚至還穿著牛仔裝參加總統競選!從此,出身卑賤的牛仔裝便一躍而身價百倍,久盛不衰!
中華文化向來以典雅,文明著稱,“雅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和深厚的現實底蘊,牛仔裝傳入中國以後,被融入了中國的雅文化,形成了琳琅滿目,風格各異的牛仔服飾,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並深受喜愛!
盡管對牛仔褲的需求量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下降,卻因為設計師的品牌牛仔褲進入市場而有短時間的增長。世界各地受歡迎的時裝設計師開始在市場上銷售自己設計風格的牛仔褲,而且定價極為昂貴。生產商堅持不懈地尋找使牛仔褲的需求保持在高位的方法。他們細心分析購買趨勢,設計出柔軟的丁尼麵料,以適合所有人——從嬰兒到老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