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必威betway東盟體育
一、解釋訪談這個名詞?如何訪談?
集體訪談 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兩名以上的被訪者所構成的訪談。適合於:了解某個群體(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學生、有某種共同愛好的學生等)的情況和想法;進行類型學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種不同的情況和觀點。
二、訪談方式?
訪談有三種類型:結構化訪談,半結構化訪談和探索式訪談。
1、結構化訪談:
基於一定目的,得出一定的問題,了解受訪者對特定問題的看法。對每一個用戶都問一樣的問題。
好處是,在你整理結論數據的時候,可以給出結構化的報告,比如喜歡發QQ紅包的用戶中,90%都不喜歡發微信紅包。
2、半結構化訪談:
跟結構化訪談差不多。有一套問題,每一個用戶都需要回答這些問題中的絕多數;同時在訪談中會有一些探索性的問題(臨時起意,並不在之前的設計中)。大多數的用戶訪談是用的這種方法。
3、探索式訪談:
參考“民族誌”。有一些問題想了解,但是更多的是想探索受訪者的想法。因為本身對這個行業/群體/民俗等就不是很了解,希望通過訪談、交流來了解一些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
一般在做新產品、新市場、新項目的時候會比較常用這種方法。產品經理對於用戶並不是很了解,希望通過訪談的形式探索用戶需求,了解用戶行為和場景。
交鋒式采訪要求:
采訪者本身具備批判性思維和一以貫之的世界觀,適用於氣場比較強的采訪對象,交淺言深,綿裏藏針。采訪中,主持人需要注意把握語態和用詞,要注意尖銳不等於尖刻,而是直指問題本質。
訪談中要想做到提問有理、有力、有節,問題本身要盡量簡短,言簡意賅。成竹在胸、有底氣的采訪者不怕冷場,適度的冷場也會有特別的效果。采訪結束後、節目收尾前,主持人切記慎下絕對性結論,要始終牢記節目的宗旨,清楚對話的主題是什麼、訪談的目的是什麼。
白描式的采訪對象多為普通百姓或沒有豐富舞台經驗的新人。在此類采訪中需要注意,情感不能替代客觀信息,但是所有的故事信息最終都要歸於情感,引發受眾共鳴。所以,主持人在采訪中要盡可能用準確精煉的語言向觀眾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實現寓教於樂,讓正能量在快樂和感動中傳遞。
三、訪談法需要訪談問卷嗎
訪談法需要做訪談提綱。但是訪談法不是問卷法,問卷法是把問題寫在試卷上,讓被調查者去回答。而訪談法是我們拿著問題去問被調查的對象,她回答的內容我們要記錄
四、小學班級管理訪談學生訪談提綱?
對日常學習生活有什麼困惑,對班級有什麼想法建議,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存在什麼問題,對自己未來的學習有什麼計劃等。
五、訪談提綱和訪談記錄的區別?
個人認為,訪談提綱是你在采訪之前所寫的內容,包括各種問題等等,就像寫作文之前寫的提綱一樣。
而訪談記錄則是你在采訪的過程中或者在采訪之後所做的記錄,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是遇到的問題和感想什麼的。
六、正式訪談和非正式訪談的區別?
正式訪談那就比較正經的,說話所用的言辭會更恰到位,講的內容詳實分明,而不是那種吊兒郎當的感覺,比較書麵化。
而非正式訪談就帶點調侃的感覺,氣氛就放鬆下來了,口語方麵就顯得很隨便,沒那麼多的條條款款的,所以相對來講比較自由些。
七、訪談成員與訪談對象的區別?
我認為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概念確定的對象不同。訪談成員應該是指完成一次訪談過程中,所有參與的人員,它包括參與組織、指導、策劃、采訪、訪談對象等諸多人員在內,都可稱之為訪談人員。而訪談對象就是訪談過程中,采訪的對象,是特有固定的。
八、深度訪談和焦點訪談的區別?
1、相同點:
(1)都屬於定性訪問法。
(2)對主持人的要求較高
(3)樣本代表性低。
(4) 資料難以分析,且不宜收集定量資料。
2、不同點:
作為定性研究方法的兩大主要技術,深度訪談與焦點小組座談會之間各有其特定的功用。在某些場合,兩者可以通用,即它們可以作為可選擇的研究方式,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兩者可以提供不同的價值。
深度訪談與焦點小組座談會在問題詢問方式、側探技術的使用、資料分析方麵有某些交叉共享的技術,但在許多方麵在著明顯的差異。
(1)研究形式不同。深度訪談是一對一訪談,焦點小組訪談是6-12人的小組針對某一主題展開自由討論.
(2)訪談過程中,深度訪談中問題在訪談者與被訪談者的互動中展開;焦點訪談對象彼此之間的互動,受其他被調查者的影響較大,通過互動可以得到大量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的相關數據。
(3)適用對象不同。焦點小組運用在背景接近或者相同的人群中進行群體互動討論,要求參與者盡量近質,能夠形成在共享性經驗下的互相刺激與意見交流;
而深度訪談適用的範圍更廣,原則上能使用焦點小組座談會的項目均可使用深度訪談,使用深訪還可以獲得某些訪談對象不願與他人共享的隱私信息,但可能損失某些隻在現場互動刺激之下才能反應出來的信息。
焦點小組座談會要求與會者的對話在同一時間與同一地點聚會,且進行麵對麵溝通,對於某些人群來說構成很大的障礙,比如高收入人群、幹部人群、高級管理層、資深專業人士,對於這些人更適宜於在他們方便的時間、地點,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4)對實施者的要求不同。對焦點小組座談會主持人除了溝通能力的要求外,還要求具備協調多人進行現場互動,而深度訪談則要求訪問者在一對一溝通方麵具有現場跟進互動的能力。
一般來說,在具有基礎訪問能力與經驗的訪問員中,可以遴選出較多數量的深訪訪員,大約可以有五選一或八選一的機率。而主持人則要求有更強的進行現場分析與互動跟進的能力,因而多從溝通能力強的研究人員中產生。
(5)適用領域也有一定區別。某些領域,比如消費習慣、品牌體驗,可通用兩種方式,也可考慮並用。但是像大眾產品、消費新需求開發、夥伴群體消費感受等較適合使用焦點小組座談會,而如競爭信息研究、個性化產品需求研究等則更適合使用深度訪談。
(6)訪問時間長度不同。訪問時間通常很長,深入訪問可能持續幾小時,並可能進行一次以上;焦點小組一般是60 到 90 分鍾。
(7)實施過程中,焦點小組可能會讓被調查者先觀看專門選擇的一段媒介內容(一集電視節目、一部電影、報紙的某個部分),然後就一些沒有指向性的籠統的問題進行提問,在協調者的指導下,逐漸轉移到一些專 門的焦點、話題和問題上。深度訪談則是一對一深入交流。
九、產品訪談方法?
產品需求訪談案例如下,以某新型電腦產品為例:
SETP1:獲取客戶基本信息的詢問:
1、您的公司有多少台計算機?
2、您的業務主要包括哪些方麵?
3、您主要負責哪些方麵?
4、電腦出現故障的情況如何?
5、您花很多時間用在解決這些問題上?
SETP2:引發現有問題的詢問:
1、對現有係統您最不滿意的地方在哪裏?
2、都有哪些事情使您很頭疼?
3、哪些事情占用了您太多的時間?
4、什麼防礙您順利完成任務?
SETP3:激發需求的詢問:
1、這些問題對您有什麼影響?
2、您的老板如何看這一問題?
SETP4:引導客戶解決問題的詢問:
1、這些問題解決以後對您有什麼有利的地方?
2、您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
3、您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SETP5:探詢客戶的具體需求:
1、您能告訴我您理想中的新電腦是什麼樣子嗎?
2、對於計算機的主要特點:可靠性、穩定性、易服務性、可管理性,您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點?為什麼?
3、除了這一點外,你還對哪些方麵感興趣?
4、您還接觸過哪些公司的計算機?與它們相比我們有哪些方麵您認為做的不錯?
5、同時與他們相比您認為我們在哪些方麵還需要重點改進?
6、曆史您曾經使用過哪些計算機,最終放棄使用的原因是什麼?
SETP6:與決策相關:
1、除了您做決策以外,還有誰參與決策過程?
2、除了與您談以外,還需要與誰談?
SETP7:總結性提問:
1、您還有其他內容需要告訴我嗎?
2、如果後續我還問你其他問題的話,我可以給您打電話嗎?
3、您願意參加後續的需求審閱嗎?
十、麵試訪談形式?
第一部分: 訪談對象可能關心的問題
分四塊,第一塊,典型問題;第二塊,回答原則;第三部分,回答實例。最後一部分是艱難/模糊的問題的回答。
典型問題
1 誰想了解這些情況?
2 想要了解什麼情況?
3 為什麼要了解這些情況?
4 為什麼想從我這裏了解這些情況?
5 這些意見應該聽從領導的而不是我的。
6 對我有沒有什麼風險?
7 我是否會從中獲益?
如何回答
1 簡明扼要地說明訪談目的
2 具體說明我們需要何種信息(如有可能的話,舉例);讓被訪者了解訪談所需的時間
3 說明項目背景情況
4 確定訪談對象能提供可靠的、必要的信息,向訪談對象說明他所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對其豐富的專業知識應加以讚賞
5
6 如有必要,向訪談對象保證我們不會泄露任何談話內容
7 如有可能,向訪談對象提供調查結果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