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必威betway東盟體育 (魏晉時期必威betway東盟體育 特點)

一、魏晉時期婚配年齡?

據巜晉書·列女傳》記載,有出嫁婚齡旳女子中,其成婚年齡在13一15歲,並規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以長吏配之。

二、魏晉時期的名人?

1、高洋

齊文宣帝高洋,字子進,鮮卑名侯尼於,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因生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南北朝時期北齊開國皇帝。北齊神武帝高歡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親為婁昭君。

2、祖衝之

祖衝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衝之的成就不僅限於自然科學方麵,他還精通樂理.對於音律很有研究。祖衝之又著有《易義》《老子義》《莊子義》《釋論語》等關於哲學的書籍,都已經失傳了。文學作品方麵他著有《述異記》,在《太平禦覽》等書中可以看到這部著作的片斷。

3、陳武帝陳霸先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裏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

陳霸先在抵禦落後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恢複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麵,做出了曆史的貢獻,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從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陳霸先不僅是一代開國皇帝,他還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4、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時刻苦好學,才華橫溢,知名鄉裏。十六歲時,被劉宋丹陽尹劉秉聘為主簿,後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參軍。齊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陽尹王儉聘為主簿。後來進京官拜尚書殿中郎,隨後又調任為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後因父喪而辭官。

5、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生於會稽始寧。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家、旅行家。謝靈運也是一位畫家,他繪畫的題材是“菩薩像”,並且,其壁畫《菩薩像》即使經曆了晚唐滅佛浩劫,仍然幸存六壁之多

可見謝靈運生前所畫的《菩薩像》作品,在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而在藝術上也應該是很有自家風格的。所以繪畫界認為,謝靈運繪畫與六朝時期諸名家一樣,是占據著一席之地的,且是以“佛像”類創作蜚聲畫壇。

三、魏晉時期的陵墓建築有什麼特點?魏晉時期的陵?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陵墓工程

  漢末、三國和兩晉時期

  漢末、三國和兩晉時期,因連續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曹操、曹丕、司馬懿等都提倡節葬,不築墳丘,不建寢殿,不造圍邑神道。

  西晉時雖又起陵,但規製和墓室都遠小於東漢時。

  東晉南渡後,國力更為衰弱,已發現的南京東晉帝陵多依山而建,下為長7米左右的矩形筒殼墓室,寬僅5米,上起高約十餘米的陵山,規模隻相當於東漢時的官員大墓。

  南朝帝陵

  進入南朝後,經濟有所發展,帝陵也大於東晉時。

  宋、陳二代帝陵散列在南京,齊、梁二代的帝陵則集中於丹陽,形成較大的陵區。

  根據近年發掘的,結合文獻記載,可知諸陵大都倚山而建,前臨平地。

  墓室一般在高出平地10米以上處開挖,平麵橢圓形,磚牆,上為橢圓穹窿,長約10米,寬約6米。墓室前接甬道,裝有二道石門,外加封門牆封閉。墓室上有厚約10米的封土,或與山齊平,或為5米左右的陵山。墓室和甬道壁鑲嵌模壓花紋磚,拚成獅子、仙人和“竹林七賢”等壁麵線雕圖案。墓前建有享殿,殿前為陵門,三門並列,左右連陵牆。

  門外左右有闕,門前為墓道,長一公裏以上,稱為神道。神道自外端至陵門間依次立石獸、石柱、石碑各一對。南朝帝陵均遭嚴重破壞,墓室坍毀,地麵隻有少數石獸保存下來,石柱、石碑也均殘毀。

  石獸有二種,一種軀體較瘦,頭足較長,身上雕刻較多紋飾,隻用於帝陵,一般稱麒麟。另一種軀體肥壯,短頸長鬣,略似獅子,身上無多雕飾,隻用於王侯墓,一般稱“辟邪”。現存麒麟以梁武帝陵前的最大,長3.32米,腰圍2.4米,高2.7米,下有矩形座,為整石雕成,異常壯偉。

  石柱又名墓表,下為雕雙螭的柱礎,礎上立柱,雕飾分三段:下段雕若幹條凹棱,如古希臘陶立克柱身;中段雕凸出柱身之矩形平版,繞柱身雕繩紋連於平版,作綁捆狀,版上用陰文刻“某某之神道”等字;上段雕與下段正相反之圓麵凸棱,柱頂承托一個雕有一圈覆蓮之圓盤,盤上雕一與神道入口石獸相同之小型獸。整個柱身下大上小,比例秀美,雕工精勁,是很優秀的建築石雕。

  綜觀現有諸南朝墓前石獸、石柱,獸形似獅而有翼,源於東漢之辟邪,有可能是東漢通西域時受西亞影響所致。石柱下半之凹棱也始見於東漢墓,也可能是間接傳自古羅馬,但經東漢、南北朝數百年加工改造,已經中國化,表現出古代中國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同化的能力。

  文成帝馮皇後陵墓

  北魏早期定都平城時的帝陵尚未發現,隻在山西大同方山發現了文成帝馮皇後的陵墓。

  墓建於公元484年,先築土台,台麵開挖墓穴,內建磚砌的方形前室、後室,中接甬道。前室筒殼頂,後室方錐頂,室高均7米。墓上封土下方上圓,底方120米左右,高近23米,體量遠大於南朝諸帝陵。陵南600米原有石殿,稱永固堂,堂前有石獸、石碑,四周有圍牆,南門外有闕,是傳統陵墓的布局,惜已全部毀去。

  洛陽邙山部族葬區

  北魏遷都洛陽後,孝文帝自選陵域於洛陽西北之邙山,以後的宣武帝、孝明帝陵分列左右,又把以前七世魏帝的子孫和建國以前同屬一族中的同族和他族人子孫都葬在這一陵區,形成一個巨大的部族葬區。這種部族集中葬法是鮮卑族習俗,沿用數世成為傳統,為唐代帝陵有大量陪葬墓之起源。

  北朝崖墓

  北朝後期還存有少數崖墓。公元540年,西魏文帝乙弗皇後去世,便在天水麥積山崖壁開鑿墓室安葬,即現今麥積山的第四十三窟。窟外簷雕作三間廡殿頂殿宇,前室設佛像,後室雕作低矮的矩形墓室。東魏權臣高歡死後,虛葬於鄴城西北之義平陵,另在鼓山石窟寺鑿穴葬之,即今北響堂山石窟,但其墓穴至今尚不能確指。

四、魏晉時期地圖學家?

魏晉時期的被稱為地圖學家的是裴秀,他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在《禹貢地域圖》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圖理論“製圖六體”。

所謂“製圖六體”就是繪製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準望、道裏、高下、方邪、迂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

《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五、魏晉時期選官製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沿用了漢代的選官製度,以察舉、辟署、征召為主,輔之以任子等其他形式,並以九品中正製為選官之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察舉孝廉、秀才,須經朝廷考試。孝廉試經;秀才試策。有時地方也考試孝廉、秀才,但不作為定製。主要的選官製度是九品中正製,也叫九品官人法。

六、魏晉時期太醫令著作?

魏晉時期任太醫令的醫學家王叔和整理傳播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並著述了《脈經》。

《脈經》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脈經》係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係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同時《脈經》還保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資料。

王叔和(公元210年—公元280年)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屬山東)人。古代醫家名。晉代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七、穿越到魏晉時期作文?

千麵風華 林家成的作品,很好看 文案;她穿越而來,一來便發現自己被綁在燕國軍神慕容恪的床上。

她有四張臉,晉國第一公子謝安愛上其中三個。這是荒唐亂世,她是亂世魅女,世人為了記念她,創下了一個流傳千古的詞:風華絕代!

八、魏晉時期男子服裝等級?

魏晉時期的衣衫最具特色的有三種,一是大袖衫,王公名士,黎民百姓皆可穿;

二是褲褶,主要在軍隊中盛行;

三是寬袍,多是王公名士穿著。

九、魏晉時期有多少寺廟?

魏晉南北朝時期,全國有3萬多座寺院,佛教僧人和尼姑總數在300萬人以上,僅僅是在南朝就有2846座寺院,光南朝都城建康就有700多座,杜牧之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是那個時期的寫照。

十、魏晉時期的著名曲?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一批向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鹹、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

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曲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