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宮廷男士必威betway東盟體育 (法國宮廷男士必威betway東盟體育 圖)
一、法國宮廷名畫?
美惠三美神,勒尼奧,法國,1793年,布麵油畫,204×154厘米
勒尼奧的這幅三美神話,強調三位女性裸體組織在一起的形式意味;畫家將他們描繪得身材修長,體態勻稱,三種姿態分別顯露女性身體曲線的和諧流暢,展示出一種生命之美;整幅作品色彩單純,素描關係微妙,造型準確。畫家將三個不同情緒、不同姿態,不同角度的女裸體組織起來,謂之三美神,其實是對女性裸體美感的肯定,是對藝術美的肯定。
巴隆.讓-巴蒂斯特.勒尼奧(1754-1829)是法國學院派畫家,也是達維特的競爭者,他長期居住在羅馬。創作中他具有兩重性質,即把羅可可的傳統藝術與古典主義的表麵感受的特點結合起來。它主要從事神話故事的創作,內容膚淺,但以其新鮮、和諧的色彩以及形象塑造的細致而備受歡迎。
蒙娜麗莎,達芬奇,意大利,木板油畫,1503-1506年,77x53厘米
這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麵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仿佛內含哀愁,似顯淒楚;有時又略呈揶揄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更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仿佛她就在你身邊。
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全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是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齊名的意大利文藝複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讚歎不已。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達芬奇是一位天才,人類智慧的象征。達·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繪畫,《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還擅長雕刻、音樂,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達芬奇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瑪麗·美第奇的教育,魯本斯,弗蘭德斯,1621-1622年,布麵油畫
這件作品是魯本斯為法國宮廷所作的《瑪麗·美第奇的一生》24幅組畫中的第三幅:瑪麗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Princess)。瑪麗·美第奇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名門美第奇家族。她嫁給了法國國王亨利四世,這是一樁著名的以巨額金錢捐助為條件的政治婚姻。畫麵表現的是瑪麗出生後所受的良好的貴族教育。穿紅衣的瑪麗正在向坐著的智慧女神雅典娜(藍衣)學習,並在書上寫著字;左邊拉琴的是阿波羅神,阿波羅是太陽神,並且也是主管藝術音樂的神,精通豎琴和古希臘七弦琴,阿波羅神表示教授瑪麗音樂和藝術;上麵的是赫爾墨斯神,是宙斯的傳旨者和信使。他也被視為雄辯之神,意寓瑪麗將來的雄辯的口才;右邊的美惠三女神將美麗帶給瑪麗。地麵上還有些與藝術繪畫雕塑有關的文具物品等。這一組畫是瑪麗於1621年委托魯本斯以她的一生的經曆為主題創作的,曆時兩年,懸掛在專為瑪麗在巴黎修建的寢宮盧森堡宮的大客廳內,建築風格仿照佛羅倫薩的皮蒂宮。
瑪麗·美第奇(Marie de Medici1575-1642)意思就是美第奇家族的瑪麗,1575年生於佛羅倫薩,1642年卒於科隆,佛羅倫薩富商兼實際統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成員,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第二任王後,路易十三的母親。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後,瑪麗成為路易十三的攝政。路易十三親政後,她因親西班牙和奧地利的政策與兒子衝突日益加劇。1617年,路易十三逮捕並處死了瑪麗的寵臣孔奇尼,並囚禁了瑪麗。瑪麗的第三子奧爾良公爵加斯東於1619年發動叛亂以支持母親,吉斯公爵夏爾·德·洛林也對她進行武力支持。然而一切努力均被挫敗;瑪麗幾乎被兒子路易十三驅逐,由於黎塞留的調解,她才被允許在昂熱擁有一個住處,後來又得以返回宮廷。隨後黎塞留逐漸成為路易十三的寵臣,權勢越來越大。1630年,瑪麗再次企圖推翻黎塞留失敗,被迫逃往貢比涅,接著逃到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等地,最後去了科隆。1642年瑪麗死於科隆,後葬於巴黎聖德尼教堂。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法蘭德斯大畫家,他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他的繪畫具有巴洛克藝術的壯麗風格。魯本斯的創作以對生活的富於詩意的表現來歌頌生活,首先是歌頌作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類。他在二十年代所畫肖像,絕大部分是盛裝的、外表上十分華貴的貴族肖像,還有比較樸素的便裝肖像的為數甚少。他畫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勝,不僅由於繪畫技巧的完美,同時還由於他在肖像裏表現了脈搏在熱烈地跳動、目光中充滿了生命力、富有彈性的皮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魯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後十年,尤其喜歡畫肖像、風景與神話畫。這些作品幾乎全出之於親筆,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樸素,更能予人以親切之感,這些作品以其畫法的瀟灑與極度精確及洋溢著內在熱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勝。
大宮女,安格爾,法國,1814年,布麵油畫,91x162厘米
這幅《大宮女》是安格爾畫的土耳其宮中宮女閨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濃鬱的東方情調。首先,就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而言,它破壞了色彩的"音域",背景的藍色與皮膚的淡黃色,人體的明暗與粉紅色調等,都顯得極不諧調;其次,女裸體態的誇張,成了變形美的試驗。就此而言,安格爾顯示了自己藝術的獨立性和美學信念的獨立性。倘若從曆史的角度去看,安格爾的探索勇氣是值得稱道的。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Ingres,1780—1867),是繼大衛之後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代表。安格爾出生於法國西南部,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在美術和音樂方麵都頗有天賦。安格爾17歲到大衛畫室學習,得到真傳。兩年後考入美術學院,獲羅馬大獎。5年後去羅馬,把拉斐爾作為畢生崇拜的對象。其作品工整細致,用色鮮明和諧。曾兩次去意大利長時間研究古典美術;在本國曾任巴黎藝術學院的教授多年。安格爾的聲譽如日中天時,也正是古典主義麵臨終結,浪漫主義崛起的時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義代表人德拉克洛瓦之間發生許多次辯論,浪漫主義強調色彩的運用,古典主義則強調輪廓的完整和構圖的嚴謹,安格爾把持的美術學院對新生的各種畫風嗤之以鼻,形成學院派風格。
沐浴的拔士巴,倫勃郎,荷蘭,布麵油畫,1654年142×142厘米
這幅畫描繪的是以色列王看中美女拔示巴的故事。盡管《聖經》上說拔士巴是一位絕代佳人,可是畫家卻絲毫沒有把她畫成理想的美女,實際上畫家所描繪的純粹是一位普通荷蘭女子出浴圖,仍舊是他的女仆亨德麗婭(後來成為倫勃朗的妻子)。他以真實的筆觸塑造了一位充滿人性的平凡女子的裸體形象,精心地刻畫了她略帶憂愁的麵容和無可奈何的神情,此刻正處於良心和癡情難分難解的矛盾之中。倫勃朗用真摯的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體,倫勃朗把生活中看到的本來麵貌再現出來,使人感到真誠親切。美就在真實之中。據《聖經》故事:以色列王大衛在陽台上散步,看見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正在沐浴,她是部將烏裏亞之妻拔士巴,便立刻差人送去一封親筆求愛信。為了達到占有他人妻子的目的,大衛設計讓部將烏裏亞去前線與強敵作戰,烏裏亞必戰死疆場無疑。上帝為懲罰大衛罪孽,使他們的頭生兒子死去,後生第二子為所羅門,極其精明能幹,終繼大衛王位,成為以色列王。畫中剛出浴的拔士巴正手執大衛的來信,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地。
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是世界美術史上一位偉大的荷蘭現實主義畫家,荷蘭最傑出的肖像畫大師,也是17世紀整個歐洲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油畫和銅版畫方麵,都有很高成就。倫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於荷蘭萊登城郊磨坊主之家,1669年10月4日卒於阿姆斯特丹。他一生創作精力旺盛,給人類留下了極其豐富而珍貴的遺產——六百幅油畫,三百幅版畫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的速寫。畫風質樸自然,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曆史畫,善采取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畫麵層次豐富,富有戲劇性。
普賽克第一次接受愛神之吻,熱拉爾,法國,1798年,布麵油畫,186x132厘米
普賽克是人間公主,美貌絕倫,引起美神維納斯嫉妒,派兒子丘比特去傷害她,丘比特奉母命去見普賽克,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她,畫中所描繪的是初見的第一次吻。這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情趣的題材,為許多畫家畫過。而熱拉爾則著重於表現兩個純潔的男女完美的人體,並沒有刻畫出富有個性的相貌與精神氣質,重藝術形式,造型規範而類型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極端嚴謹的素描、裝飾性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和均衡和諧的構圖等是畫家著意要表現的一切。
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coisGerard,1770-1837年),熱拉爾是大衛的高足和繼承人,新古典主義的傑出代表。出生於羅馬,當時他的父親是法國駐羅馬的大使。最初他師從於雕刻家奧古斯特·巴仟學習藝術,16歲時轉入大衛的畫室,19歲獲得大獎賽第二名,由於父親過世,隻得自立為生。20歲時赴意大利學習,恐怖時期重又回到法國,直到帝國時期才以肖像畫家著名於世,從那時起全歐洲的知名人士,上至皇帝、將軍,下到學者、貴婦都希望他能為自己畫像。
土耳其浴室,安格爾,法國,1862年,布麵油畫,直徑108厘米
這幅《土耳其浴室》在描寫女性人體技巧方麵達到了頂峰。畫麵上,一群在土耳其宮廷浴室裏的少女,正悠閑自在地享受沐浴給她們帶來的歡樂。安格爾用熟練的筆觸,優美的線條,柔和、富有變化的色彩,畫出約1-20個女人體。她們在浴室中的不同動勢和情態,組成一幅統一和諧的生活畫麵,這充分顯示了畫家的匠心獨運。他有意在浴女中安插了一個黑人侍女,更加強了畫麵色彩的對比效果。《土耳其浴室》不僅給人們展示了女人的曲線和青春的活力,它還使人們感受到一種詩意、一種旋律,讓人享受到安格爾繪畫藝術的甜美。通過《土耳其浴室》的創作過程,人們還可以了解安格爾對藝術盡善盡美的追求。畫麵最初的構思是方形的,後來變成圓形。此外,畫中人物的變化也很大,如靠近黑人侍女的4個坐姿人體,以及正在入水的浴女都是後來加上的。由此可見安格爾創作態度的嚴肅認真。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德·拉圖爾,法國,1775年,水粉彩畫,175x128厘米
這是盧浮宮裏罕有的粉彩畫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畫。這幅畫描繪了這樣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著一本樂譜,腳邊放著的銅版畫和版畫夾表明她在美術方麵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擺在書架上的書。從書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內容:左邊一排為《忠實的牧羊人》,意大利詩人瓜裏尼(Guarini)1590年出版的田園詩作,並在18世紀掀起了向往農村田園之樂的風潮,而它作為劇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別關注。接下來是《中國孤兒》,伏爾泰1723年創作的一部史詩,影響了整個法國。頌揚了現代法國的創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啟蒙思想洗禮後所具有的哲學和國家政策理念。再接下來是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對共和政體進行了頌揚,談及法律精神、憲法的必要性、以及以個人自由發展為基礎的個人權利。這本書出現在國王情婦蓬巴杜夫人手中,尤為引人注目,因為它在當時同樣遭到巴黎索邦大學的嚴厲譴責,而且被教會列入禁書。架子上最後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百科全書》,在1752年書首次出版時就陷入危機難以再版,由於蓬巴杜夫人的協助才得以幸存。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擁有並閱讀這些書,它支持並擁護啟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年,當獲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時,伏爾泰給狄德羅的信上這麼寫道:“她也是我們中的一員”。
莫裏斯·康坦·德·拉圖爾(法語:Maurice Quentin de LaTour,1704-1788),法國洛可可派畫家。1704年9月5日出生在法國埃納省聖康坦(Saint-Quentin),父親是音樂人,不喜歡他畫畫。可他在18世紀法國畫家的名人表中,是一位不可忽視的肖像畫家。有人把他與華華托、夏爾丹等大師並列在一起,認為是揭開法國18世紀繪畫新篇章的三巨頭,德·拉圖爾則是肖像畫聖手。他從聖康坦到巴黎後,發現原有的繪畫領域幾乎沒有他的位置了,唯獨粉筆畫還無人問津。於是他選擇了這種藝術。1737年,他向沙龍送去兩幅粉筆畫,一幅是他的老師雷斯圖(Restout)肖像,另一幅是羅馬人迪蒙(Dumont)的肖像,很快被法蘭西學院選為院士。同年,沙龍重新舉辦畫展,他接連地送去色粉筆肖像新作,表現的都是巴黎街頭的平凡人物,可是觀眾以濃厚的興趣,在他的畫前擠來擠去,有的指指點點,在議論和稱讚。尤其是他於1741年展出的那幅《裏歐的議長立像》,篇幅極大,又是精工細作,如此難以收效的大畫麵,竟畫得栩栩如生。便引起了轟動,從而取得了一定聲譽。從此,請他繪製色粉肖像的,上有國王路易十五、、王後、宮廷命婦(包括蓬巴杜侯爵夫人),未來的路易十八、路易十六兩位公爵與一些親王,下有同時代的文學藝術家夏爾丹狄德羅、伏爾泰、盧梭等,連一般的或者走紅的演員、金融界的巨頭和等級低下的普通人也都邀他畫像,他的肖像作品簡直是一部法國文化史!他畫的肖像不僅酷肖和動人,而且還能避免當時社會所追求的低俗趣味。他不論為誰畫像,是上層官員還是名流貴婦,都一掃豪華的習氣,減去了所有陪襯部分。他為蓬巴杜夫人所繪的那幅大幅色粉畫立像,在沙龍奪標中獲勝,從此得到侯爵夫人的經常性讚助。1788年2月17日,德·拉圖爾卒於法國聖康坦。
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大衛,法國,1815年,布麵油畫,610×931厘米
該幅巨作是大衛受拿破侖委托於1805年12月21日開始創作,曆時近兩年於1807年11月完成。這是畫家忠實記錄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的一幅油畫傑作。為了鞏固帝位,這位皇帝極其傲慢地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時,拿破侖拒絕跪在教皇前讓庇護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煞費苦心地選用皇帝給皇後加冕的後半截場麵。這樣,既在畫麵上突出了拿破侖的中心位置(拿破侖站起來給皇後加冕),又沒有使教皇難堪。身穿紫紅絲絨與華麗錦繡披風的拿破侖,已經戴上了皇冠,他的雙手正捧著小皇冠,準備往跪在他麵前的皇後約瑟芬的頭上戴去。約瑟芬身後的紫紅絲絨大披風由兩個貴族婦女提著。在拿破侖的背後坐著那位教皇庇護七世,他無力地坐著,默認這一情景,伸著手指為他們祝福。整個氣勢十分莊嚴,人物多達百人,每個人物形象以精確的肖像來描繪,這裏有宮廷權貴、大臣、將軍、官員、貴婦、紅衣主教與各國使節。構圖之宏大,場麵之壯觀,為畫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沒有的。後麵中間坐著的女人是拿破侖的母親,因不喜歡約瑟芬而拒絕到場,但也被路易大衛畫在了裏麵。前排右邊穿紅色袍子的是瘸子外交部長塔列朗。左一是拿破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也是沒有到場後補上去的。左二是拿破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後來拿破侖三世的爸爸。左邊穿紅衣拉著媽媽手的男孩,是約瑟芬的外孫查爾斯·波拿巴王子。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法國著名畫家,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畫風嚴謹,技法精工。在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雅各賓專政時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員會和美術委員會的委員。早期作品以曆史英雄人物為題材,如《荷拉斯兄弟之誓》、《處決自己的兒子布魯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馬拉之死》。1794年雅各賓政權被反革命顛覆,經過五年的混亂,拿破侖掌握政權後,大衛做了拿破侖一世的宮廷畫家。這時期創作了歌頌拿破侖的《加冕式》、《授旗式》等作品。1816年拿破侖被推翻,波旁王朝複辟,將曾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讚成票的達維德驅逐,他被迫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伏爾甘向維納斯展示給埃涅阿斯的武器,布歇,法國,1757年,布麵油畫,320x320
這幅畫是畫家布歇作品中值得品味的一幅畫。從畫家布歇的知識角度看,此畫應是有意而做。維納斯在畫家筆下是超時代的性解放人物,她不僅與眾神明交暗勾,而且也到凡間撒播春情,她與特洛伊國王的兒子安喀塞斯相遇成雙,生下了兒子埃涅阿斯。她知道這是違犯天條的就叮囑安喀塞斯嚴守秘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可是安喀塞斯實在忍不住這種虛榮,最終還是向人誇耀起來,主神宙斯震怒,一道閃電擊瞎了他的雙眼。維納斯與安喀塞斯交歡,在伊得山生下埃涅阿斯,不能帶走,隻得交於山中女神扶養成人,特洛伊戰爭開始後,由於阿喀琉斯襲擾了埃涅阿斯的羊群,他便參加了抗擊希臘人的戰鬥,作者在畫中表現了維納斯的丈夫火神伏爾甘為埃涅阿斯打製兵器後給維納斯看。可以猜想伏爾甘知不知道這些事呢?那他還願意打造兵器給維納斯看。可能也在暗示他對於“偷情”和性解放的維納斯的寬容。
花園中的聖母 拉斐爾 意大利 布麵油畫 1507年122x80厘米
拉斐爾這時期創作的聖母像,以《花園中的聖母》最有代表性。創作這幅畫還有一段趣聞。一天,拉斐爾在花園中散步,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花叢中剪枝,藝術家被她那富於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將這位姑娘的形象速寫下來。不久,他用這位少女做模特兒,創作了這幅名畫。因這姑娘是園丁的女兒,故這幅畫又稱《美麗的園丁之女》。這張《花園中的聖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爾在佛羅侖薩時期最優秀的聖母像之一。拉斐爾尤好塑造溫柔秀美的聖母聖嬰形象:在文藝複興藝壇之三傑當中,達.芬奇的藝術作品可謂精巧含蓄、恬靜和諧,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作品是雄偉壯麗、充滿動感,而拉斐爾的藝術作品澤是典雅和諧、秀美誘人。由此,後人評論說,拉斐爾的繪畫則象征著理想,而拉斐爾是美的化身。
拉斐爾·桑西(1483-1520)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著名畫家和建築家。與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複興三傑”。他是一位謙虛好學、博采眾長的藝術大師,他的藝術特點是秀美、典雅、和諧、明朗;他的一係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美術史上尊稱他為“畫聖”。
二、法國宮廷風名字?
瑪麗皇後的洛可可式風格。
三、求幾部法國宮廷劇?
《凡爾賽》,《邪惡王妃》,《年輕的維多利亞》。
四、法國宮廷和英國宮廷有什麼區別?
曆史、家族、語言、文化、禮儀皆不相同。相同之處就是皆為宮廷。事實上,即使是一個國家的宮廷,在不同朝代也不完全相同。
五、歐洲男士宮廷風介紹?
17世紀歐洲宮廷服飾中男裝以用花邊、刺繡和紐扣等作為裝飾的裘斯特克爾的長度至膝、緊腰張開下擺的大袖口外套、以紗及薄錦織物製成的極優美的紐結裝飾物——領結、配有多粒紐扣的威斯特、齊膝短褲配刺繡長襪、帶裝.
六、一部法國宮廷電影?
絕代豔後 劇情介紹: 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的新片《絕代豔後》(Marie-Antoinette),根據安東尼婭·弗雷澤的書作改編,講述了一位風華絕代的女性——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奇一生。雖然出生於奧地利皇室,貴為法國王後,錦衣玉食,但她卻是曆史上受非議、誤解和謾罵最多的女性之一。 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的女兒,14歲就入主法國凡爾賽宮,19歲成為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影片展現了法國大革命前凡爾賽宮內種種的頹廢、奢靡與陰謀。揮霍無度、放蕩不羈的瑪麗王後,導致法國在18世紀七八十年代債台高築,從而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君主製的推翻,而瑪麗王後本人也於1793年10月被送上了斷頭台…… 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皇後的命運 三部曲 1、簡介 《茜茜公主》這部影片由德國和奧地利1957年合拍,著名的導演恩斯特•馬利斯卡執導,影星羅密·施奈德主演,一推出就轟動了世界。1988年經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介紹到了我國。丁建華、施榮、童自榮等等一大批著名的配音演員齊裝上陣,陣容豪華,為這部譯製片增色不少。 弗蘭茨皇帝和茜茜公主之間的愛情可能是19世紀歐洲王室中最淒美的故事了,茜茜公主至今仍受到德國和奧地利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這部影片體現了一種高貴的歐洲氣質,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歐洲電影。 《茜茜公主》是三部曲電影(《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和《皇後的命運》)。這三部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中,羅密扮演的少女茜茜清新活潑,皇後茜茜高貴典雅,氣質宛若天成。特別是她那迷人的微笑,驅散了二戰後奧地利人民心中的陰霾,帶給了人們重建家園的信心。 2、劇情 《茜茜公主》講的是美麗活潑的巴伐利亞伊麗莎白公主茜茜,在奧地利度假時邂逅年輕英俊的奧地利國王弗蘭茨•約瑟夫,兩人一見鍾情,而此時國王已經與茜茜的姐姐海倫定下婚約,海倫是專製的皇太後蘇菲指定的皇後人選,但國王已經無可救藥的愛上了天真的茜茜,並最終違背母親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為自己未來的皇後,在維也納舉行了隆重的國家婚禮。 《年輕的皇後》講述了茜茜開始了她的皇後生活,倔強的茜茜和專製的皇太後蘇菲之間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兒出生後到達了頂點。蘇菲援引皇家的傳統不讓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而弗蘭茨卻順從了母親的旨意,茜茜一氣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亞,弗蘭茨也追隨而至,他們和好如初。回到奧地利以後發現蘇菲也改變了主意,同意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之後,年輕的國王夫婦訪問了匈牙利,他們在匈牙利人民的歡呼聲中成為了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後。 《皇後的命運》講述的是茜茜證明了自己不僅能出色的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妥善處理與婆婆的關係。但是,當她和安德森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撫不原俯首稱臣的貴族時,蘇菲卻在散布茜茜與伯爵關係不尋常的謠言。茜茜出遊時染上了嚴重的肺病。在母親的幫助下茜茜才得以康複,病愈後,她陪同弗蘭茨訪問奧地利統治下的意大利,盡管那裏的人民強烈的反對奧地利的統治,茜茜還是贏得了那裏人民的心。 《伊莉莎白》1998美國片 導演:夏克哈卡帕(Shekhar Kapur) 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 傑佛瑞·拉許(Geoffrey Rush) 約瑟夫·範恩斯(Joseph Fiennes) 這部號稱近年來最完美的女王史詩片,擁有華麗昂貴的視覺影像,細節部份充滿色彩與驚奇,優雅而創新的服飾令人印象深刻。畫麵的張力與神秘黑暗的感覺更是輕易的挑起了觀眾對帝國時代的向往。由凱特布蘭琪演出的"處女女王"伊麗莎白,稱得上是所有銀幕獨身女性形象裏最權威、最有說服力的一位。她的一生都帶上傳奇色彩,雖不乏求婚者,更有自己真正熱愛的戀人,但是政治鬥爭把一位曾經也天真爛漫的公主變成了強有力的女王,以終身不嫁的姿態把英國帶入全盛時期。片中的伊莉莎白嬌柔妖魅,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卻始終有一顆渴望浪漫的心,隻是在對愛情極端失望,被戀人的欺騙傷害之後,才毅然斷發絕愛,走向孤獨的終老生涯。 《葉卡捷琳娜女皇》1995 又譯:凱瑟琳大帝/偉大的凱瑟琳 導演: 馬文·J·喬姆斯基、約翰·戈德史密斯 主演:凱瑟琳·澤塔-瓊斯、保羅·邁克甘、伊恩·理查森、布萊恩·布賴斯德 主要是凱瑟琳·澤塔-瓊斯在裏麵太光彩奪目了,那身材沒得說了 《瘋女胡安娜》 這是一部歐洲古裝女性宮廷片,和很多古裝女性題材類似,編導強調的是影片中古代氛圍中女性超越時代的現代特質。胡安娜的身份首先是一個女人,其次才是哈布斯堡的王後和西班牙的女王,她自始至終服從的都是內心欲望的狂潮,這使得人物在影片中充滿了矛盾和掙紮。影片通過胡安娜這一個人物,描述了古代歐洲的宮廷愛情生活和政治鬥爭,這兩個互相牽製互相依存的方麵,使影片在兩條線索中顯得豐富而戲劇性強烈。 《鐵麵人》1998 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 導演:倫德爾·華萊士 (Randall Wallace)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 傑洛米·艾恩斯 約翰·馬爾科維奇 傑拉德·德帕迪約 這是一個陣容豪華的法國宮廷巨片,為了配得上迪卡普裏奧當時如日中天的名聲,打造這樣一出光怪陸離的古裝傳奇巨片是理所當然的。故事在凡爾賽宮時景拍攝,巴洛克式的布景美侖美奐,人物衣著也是幾盡華麗明亮之能事,處處流露著高雅奢華的貴族氣質。大仲馬的《三劍客》與《鐵麵人》在這裏被合二為一: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凶殘暴戾,一場暴動即將發生。昏暗的巴士底獄裏,有一位奇特的犯人,他從入獄開始就被戴上鐵麵,每天由聾子送飯。原來他是路易十四的孿生兄弟,為人正直善良,因為恐怕他被擁立為王,路易十四才把他關在這裏,一直到死。年老的三個火槍手已經退出江湖,但是為了法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他們決定救出鐵麵人替代暴君…… 《瑪戈王後》1994 法國片 導演:帕特裏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 主演:伊莎貝拉·阿佳妮(Isabelle Adjani)、丹尼爾·奧圖耶(Daniel Auteuil)、樊尚·佩雷(Vincent Perez) 曆史上最美麗的法國公主是誰?一百個人中有九十九個會告訴你,是瑪戈王後,這些美麗的應象都來自於那部由法國美女阿佳妮出演的豪華宮廷片。故事裏的瑪戈王後當然美若天仙,且而是絕對完人。作為法國的公主,瑪戈為了政治要嫁給不愛的人,婚禮當晚就碰到是一名新教教徒的愛人,宗教上差異並沒有減少他們之間的愛,可是勢不兩立教派之爭卻令她的愛人死在斷頭台上。電影結束在瑪戈王後癡癡地捧著愛人頭顱的畫麵上,這個鏡頭真是經典之極,讓多少渴望浪漫的男人希望能夠這樣死去!
七、19世紀法國宮廷服裝?
19世紀是新古典主義和帝政時期的交替時期,女裝以高腰裙、半透明織物和垂墜感的上衣為主。
這一時期女性的著裝特點:高腰、修長似古希臘造型的裙裝,還有搭在手腕或肩膀上的克什米爾披肩。這個時期的女裝,還有仿希臘試長裙。肩袖接縫處最為別致。
八、法國宮廷迷宮小說排行榜?
1.《紫川》 作者:老豬字數:284.8萬
評價:這是一本年代久遠的書,可也是一本好書,紫川家族三個人的愛恨情仇至今仍難以忘懷。異界大陸,行文中攙雜現代式吐槽的風格也是當年獨一份,主角的情感路線也是十分曲折,當主角出生入死歸來後看見傾慕的人在和他人打情罵俏的情節看的我心裏十分難受,還好終給了主角更好的歸宿讓人安慰!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西方玄幻史詩巨作!
2.《巫師世界》
作者“滾開”的封神之作,且開辟了“巫師流”一脈!而且比上本書進步太多了,有很多美女出現卻並不讓人反感,因為主要是寫主角的奮鬥過程。紅顏如流水,隻是男歡女愛 隻是利益所在,情節非常精采!文章的精華一部分在飄忽不定和難以捉摸的世界風,另一點是慢慢升級的腳踏實地的感覺,很真實的感受到升級的阻礙,後的晉升也在
九、法國的男士香水?
許多非法國品牌的香水也都是在法國生產的,你如果需要法國本土品牌的話,當之無愧的就是“都彭”了,但這個牌子不是很休閑風格的,另一個是“Lacoste”,充滿運動氣息
十、1862年法國國王將宮廷移到哪?
1682年法國王宮遷至凡爾賽宮後,盧浮宮工程隨之被擱置。1750年路易十五(1715-1774在位)正式提出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無法支付工人工資,盧浮宮才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