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做工好的標準?

一、牛仔褲做工好的標準?

你好,牛仔褲做工好的標準主要包括:

1. 牛仔布的選擇:好的牛仔褲通常選用質量好、柔軟、耐用的牛仔布料。

2. 剪裁:合適的剪裁能夠使牛仔褲穿著舒適,不易變形,而且更加美觀。

3. 縫合:牛仔褲縫合需要平整、牢固,針腳要勻稱、整齊。

4. 釘扣:好的牛仔褲需要選用耐用的釘扣,而且釘扣的位置要合理,不易脫落。

5. 細節加工:細節加工可以增加牛仔褲的美觀性,如口袋、縫線、水洗等。

6. 品牌信譽:有些品牌的牛仔褲由於品牌知名度高、生產工藝精湛、質量可靠,因此價格也相對較高,但是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品質。

您好,牛仔褲做工好的標準:

1. 縫線密度:牛仔褲應該有足夠的縫線密度,以確保褲子耐用和不易磨損。

2. 縫線協調:牛仔褲的縫線應該協調一致,不應該有鬆散的線頭或者鬆動的縫線。

3. 牛仔布質量:牛仔褲的布料應該是高質量的牛仔布,厚實有質感,不易起球,不易褪色。

4. 釘扣質量:牛仔褲的釘扣應該是結實的,不易脫落,不易生鏽。

5. 剪裁合身:牛仔褲應該有合適的剪裁,穿上後應該舒適自然,不應該束縛或者過於寬鬆。

6. 細節處理:牛仔褲的細節處理應該精細,如口袋、褲腿等部位應該平整、整潔。

二、縫紉線選擇方法有哪些,選擇需縫紉線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把縫紉線鬆開一部分,看看鬆開的部分可繞在一起,或者糾結在一起,糾結在一起的質量差,然後觀察線的成色是否亮麗,灰暗的是回料,再就測拉力質量了,一般拉力達到行業標準的是國標合格的,其次在到縫紉機上走一段觀察一下可有其它問題。

三、牛仔布是什機織的

牛仔布(Denim Fabric)

使用原料:國內使用的牛仔布仍然以棉(Cotton)為主,使用亞麻(FLAX),苧麻(Ramie),滌綸(Polyster)生產的牛仔布也有,但占的比重較少。以及近年來從國外逐漸流行過來的環保產品天絲(TENCEL),也稱為萊賽爾纖維(LYOCELL)等等,都是牛仔布的使用原料。

原產地: 美國西部

織物類型:梭織物

組織規格: 以斜紋(Twill)為主,但也有平紋,亂紋,人字紋等。

詳細介紹: 牛仔布(Denim)也叫作丹寧布,是一種較粗厚的色織經麵斜紋棉布,經紗顏色深,一般為靛藍色,緯紗顏色淺,一般為淺灰或煮練後的本白紗。又稱靛藍勞動布。始於美國西部,放牧人員用以製作衣褲而得名。經紗采用漿染聯合一步法染色工藝,特數有80tex(7英支),58tex(10英支),36tex(16英支)等,緯紗特數有96tex(6英支),58tex(10英支),48tex(12英支)等,采用3/1組織,也有采用變化斜紋,平紋或縐組織牛仔,坯布經防縮整理,縮水率比一般織物小,質地緊密,厚實,色澤鮮豔,織紋清晰。適用於男女式牛仔褲,牛仔上裝,牛仔背心,牛仔裙等。 【牛仔布-背景】

牛仔布是服裝麵料的重要部分,而靛藍染色的牛仔布更是全球流行,無人不曉,由於靛藍染料在棉牛仔布上的流行外觀,它可能是惟一被大眾所認識的染料。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牛仔布產量是全球產量的50%,但在最近的十年之中,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土爾其和墨西哥建立了大量的牛仔布生產廠,美國乃至世界的牛仔布生產重心已轉移至亞洲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2000年,中國牛仔布產量約為2424t,進口靛藍染料759t,而2001年,其產量已升至2717t,進口靛藍染料下降至702t。

在牛仔布市場中,雖然棉無可置疑最為重要,但也有采用一係列的混紡織物,如棉/聚酯(50/50)混紡織物,以及棉與其他纖維如Tencel、亞麻、甚至是黃麻、羊毛紗線一起織造。

這些牛仔布產品不同於牛仔布市場上的眾多的產品,它給予消費者一種高水平的的產品設計和高附加值服裝。絲光彈力牛仔布以及環錠紡紗線的使用,也可提升產品的價值,一些公司已在這些領域進行了投資。環錠紡紗線具有更高的強力性能、柔軟的手感和一種棉牛仔布表麵粗節紗的外觀。

球牛仔布的產量超過20億米,有氣流紡或環錠紡紗線。過去,美國以生產緯向彈力牛仔布為主,歐洲則大多為經向彈力或經緯雙向彈力牛仔布;現在,人們不斷研發具有時尚變化的牛仔布,通過染色和整理獲得新穎的外觀、手感和性能。

厚重組織的棉牛仔布已用作褲子和夾克衫的麵料,但在20世紀90年代,消費者對麵料的柔軟、舒適和易護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牛仔布整理者必須要響應這些要求。

通過各種化學處理,以及使用如植絨、刺繡和塗層的效果,以改變牛仔布外觀的研究一直繼續著。除此之外,開發的產品還有,靛藍染色的提花織物,亞麻和棉的機織或針織物,以及牛仔布上的激光縷空,暗淡光澤圖案,以及更富個性化的產品。【牛仔布的幾個種類介紹】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牛仔布在我國經過多次大發展,目前年產能力估計已達15億平方米以上,已成為國際上牛仔布的重要生產國。一大批較先進的牛仔布、牛仔服裝企業,在質量和品種方麵已基本與國際水準接軌,初步扭轉了我國牛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低檔品”的觀念。

我國牛仔產品的開發生產雖起步較晚,但起步水平較高,擁有氣流紡紗、自動絡筒、球經染色、無梭織機(大量的是劍杆,其次是片梭,再次是噴氣),重型預縮後整理機等較先進的設備,從而為牛仔布品種開發、提高質量水平創造了良好條件。然而長期以來,一些性能優良、功能齊全的設備如劍杆織機的電子多臂、多色、不均勻卷取、快速更換品種以及無人操作等功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造成功能浪費,這種狀況亟待解決,以便更好地為開發品種、提高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服務。

目前國內外較流行的牛仔布品種主要是環錠紗牛仔布、經緯向竹節牛仔布、超靛藍染色牛仔布、套色、什色牛仔布以及緯向彈力牛仔布等等。

環錠紗牛仔布

隨著環錠紡紗高速、大卷裝、細絡聯、無結紗等新工藝設備的發展應用,粗支紗紡紗長度短、生產效率低、結頭多等缺點已得到解決。牛仔布的用紗被氣流紗代替的局麵正在迅速改變,環錠紗大有卷土重來之勢。由於環錠紗牛仔布優於氣流紗的一些性能,例如手感、懸垂性、撕裂強度等,同時也由於人們心理上的回歸自然,追求原始開發的牛仔風格的影響,更重要的原因是環錠紗牛仔服裝經過磨洗加工後,表麵會呈現出朦朧的竹節狀風格,正符合當今牛仔裝個性化的需求。此外目前市場十分流行竹節紗牛仔裝,而環錠竹節可以紡製出較短較密的竹節,也推動了環錠牛仔布的發展勢頭。

竹節牛仔布

當設計用不同紗號、不同竹節粗度(與基紗比),節竹長度和節距的竹節紗,采用單經向或單緯向以及經緯雙向都配有竹節紗,與同號或不同號的正常紗進行適當配比和排列時,即可生產出多種多樣的竹節牛仔布,經服裝水洗加工後可形成各種不同的朦朧或較清晰的條格狀風格牛仔裝,受到消費個性化需求群體的歡迎。早期的竹節牛仔布幾乎都是用環錠竹節紗,因其可紡製長度較短、節距較小、密度相對較大的竹節紗,易於形成布麵較密集的點綴效果,並以經向竹節為主。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發展,目前流行經緯雙向竹節牛仔布,特別是有緯向彈力的雙向竹節牛仔布產品,國內外市場都十分暢銷。而一些品種隻要組織結構設計得好,經向可采用單一品種的環錠紗,緯向用適當比例的竹節紗,同樣可達到經緯雙向竹節牛仔的效果。

緯向彈力牛仔布

氨綸彈力絲的采用,使牛仔品種發展到了一個新領域,可使牛仔裝既貼身又舒適,再配以竹節或不同的色澤,使牛仔產品更適應時裝化,

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因而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彈力牛仔布大多為緯向彈力,彈性伸度一般在20%~40%,彈性伸度的大小取決於織物的組

織設計,在布機上的經緯向組織緊度愈小,則彈性愈大,反之,在經紗組織緊度固定的條件下,緯向彈力紗的緊度愈大,則彈性愈小,緯向緊

度達到一定程度,甚至會出現喪失彈性的情況。此外目前彈力牛仔成品布的突出問題是緯向縮水率過大,一般為10%以上,個別甚至高達20%

以上。布幅不穩定給服裝生產帶來很大困難,解決的方法一是在產品設計時不要使彈性伸度過大,一般取20%~30%,即保持一定的經緯向組

織緊度,並在預縮整理時采取適當加大張力的方法,使布幅有較大的收縮,從而獲得成品布緯向較低的剩餘縮水率;另一個解決方法是彈力牛

仔經預縮整理後進行熱定型處理,這樣可獲得較均勻一致的布幅和較穩定的、較低的緯向縮水率,滿足服裝加工生產的要求。

特種色牛仔布

由於超級靛藍染色或特深靛藍染色牛仔布製成的服裝經磨洗加工後,能獲得色澤濃豔明亮的特殊效果,而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超靛

藍”染色牛仔布有兩大特征:即染色深度特別深和磨洗色牢度特別好。前者是指單位重量紗線上上染的靛藍染料的量(一般為染料占紗幹重的

%表示,簡稱染色深度%)特別多,例如常規牛仔布經紗靛藍染色深度都在1%~3%,而“超靛藍”染色深度則需要達到4%以上,才可以稱為

超級靛藍色或特深靛藍色。後者則是指“超靛藍”染色牛仔服需要經受重複磨洗3小時以上,其色澤仍能達到或超過常規染色牛仔布未經磨洗時

的色澤深度,而其色光要比常規染色牛仔布濃豔明亮得多。對於靛藍染色牛仔布的磨洗色牢度,其實質是取決於染料對紗線的透芯程度,而非染

料本身的磨洗牢度(靛藍濕磨牢度僅為1級),即透芯程度愈好,磨洗色牢度愈好。

過去所謂的“靛藍染色快速水洗工藝”,實際上是在紗線染色過程中,故意使靛藍染料對纖維的透芯程度很淺,這樣當牛仔服裝磨洗加工

時,紗線表麵極薄的一層染料被磨去後,露出較多的白色紗芯,使色澤很快變淡,從而達到短時間磨洗後,立即褪色的效果。而“超靛藍”染

色工藝卻與此相反,要求染料透芯程度特別好,才能使牛仔服裝經磨洗加工後,獲得既深濃又豔亮的色澤。

由於“超靛藍”染色牛仔產品的染色深度比常規的傳統牛仔布染色增加60%以上,因此染液的靛藍濃度也將成倍地增加,甚至達到3~4g

/L,才有可能獲得較深濃的色澤。這樣染液粘滯性增加,流動性變差,影響染料隱色體的滲透能力,使牛仔布的磨洗色牢度降低,達不到服裝

生產對最終深度的需求。於是有的企業就采取再次增加染色深度的設計,使染液靛藍濃度再次增加,滲透性能也就變得更差,如此往返形成惡

性循環,仍達不到“超靛藍”色的要求。染液中靛藍濃度愈高,則染色物的紅光愈重,色澤愈灰暗,就沒有“超靛藍”的效果。因此目前有許

多生產廠已經或正準備改造染漿聯設備,用增加染色道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例如把染色道數增加到8道,甚至10道的,不但使投資費用、

染化料耗用增多,操作難度增大,且增加了對環境的汙染。解決這一矛盾的較好方法是,適當降低保險粉或燒堿的配比用量,尤其是燒堿用量

的控製,使染液PH值穩定在11~12之間,上染率最高且色澤穩定,同時適當降低經紗片的染色張力,從而獲得較好的“超靛藍”染色效果。

以靛藍為基礎色的套色牛仔布

為增加靛藍牛仔品種的色澤、色光變化,各種套色牛仔品種目前極為流行。例如靛藍套染硫化黑、靛藍套染硫化草綠、硫化黑綠、硫化藍

等等,適應市場個性化的需求。同時也使牛仔布生產廠各自有了專利特色的牛仔新品種,來提高市場的競爭力。這方麵需要注意的是,盡可能

控製好母液的濃度,防止染液過多的溢流而造成染料的浪費和擴大對環境的汙染。

彩色(什色)牛仔布

主要有溴靛藍(市場俗稱翠藍)牛仔布和硫化黑牛仔布,以及采用硫化染料拚色的咖啡、翠綠、灰色、卡其、硫化藍牛仔布,還有少量的以納夫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的大紅、桃紅、妃色牛仔布等等,雖然生產批量不大,但市場需求比較迫切,往往滿足不了需要。主要問題是色澤色光不夠穩定,染色重視性也較差,服裝生產廠不滿意,這固然與生產批量不大、色種過多有關,但由染漿聯合機生產什色品種難度較大,消耗大、成本高,且汙水難以處理等等,也有一定影響。解決的方法一是設計時盡量減少拚色數,盡可能采用二拚色,最多不超過三拚色,或采用其他較穩定的染料品種來替代,以適應染漿聯機台的生產特性,獲得較穩定的染色效果;二是較徹底解決的方法還是采用色織工廠紗線大容量染色,分條整經的生產工藝路線來生產什色牛仔布較為理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