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腸粉培根怎麼處理?
一、培根腸粉培根怎麼處理?
處理方法:
1、將培根袋剪開,倒出培根
2、取保鮮膜或剪開的保鮮袋,平鋪在菜板上
3、取2~3片培根疊在一起對齊放在保鮮膜或袋的一端,保鮮膜要留出5公分的餘地,兩麵也要留出5~10公分的餘地
4、將前端留出的地方折過來包住培根的起始部分,然後將培根向前折,用保鮮膜包住然後再放上2~3片培根疊在一起對齊,再向前折2扣,包住培根,再放2~3片培根將兩邊往裏折再向前折包好即成一份
5、剩下的培根也像上麵那樣處理即可,然後碼在冰箱裏冷凍保存
6、用的時候隻需解開保鮮膜就可以輕鬆拿出一層2~3片的培根,剩下的卷起再放回去,取出來的稍化就可以輕鬆完整地分成單片
二、培根會致癌嗎?
10月26日更新,WHO官網已經發布了通告,看這裏:
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ARC確實把加工肉製品升級為了1類致癌物,與此同時,也將紅肉列為了2類致癌物。但這並不代表這些東西完全不能吃,而是為了提醒大家,如果你之前每天都要大量食用這些食品的話,是時候換一個更健康的飲食方式了。
-----------------------------------------
謝
Faultage、
枕上雪邀請。
最近微信被 “培根火腿致癌” 的消息刷屏了,百度首頁也有這條新聞的推薦。這些消息到底可信度如何?培根或者火腿還能吃嗎?
這可能要從IARC的致癌物分類係統說起。
IARC全稱是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它提供了一個致癌物的分級係統,這個係統在全世界被廣泛采用(但不是唯一的一個)。它把致癌物分成5類:
- 1類致癌物:研究已經確定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
- 2A類致癌物:在動物實驗中已經有充分的致癌證據,但對人體作用尚不明確,理論上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那些物質。(致癌可能性較高的物質)
- 2B類致癌物:動物實驗的致癌證據就不是很充分,人體實驗證據更有限的那些物質。(致癌可能性較低的物質)
- 3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者雖然對某些動物有致癌作用,但已經證明對人體沒有同樣致癌作用的物質(一般認為不致癌的物質)
- 4類致癌物: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致癌的物質(就是不致癌的物質)
我首先到WHO官網搜索,沒有發現任何有關 Processed meat 致癌的新聞,數據庫也沒有檢索到相關信息。於是我仔細看了一下國內的新聞。
這條新聞說的是什麼呢?
《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世界衛生組織中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在下周一(10月26日)將發布的聲明中宣布加工肉製品是致癌幾率最高的物質之一。
來源:
世衛組織或把火腿培根列為致癌物 紅肉也可能致癌也就是說,加工肉製品可能會從原來的 “2A類致癌物” 升級為 “1類致癌物”,但目前也僅僅是可能,要到明天才會知道結果。到時候會更新文章。
那麼,一個物質是怎麼從 “很大可能致癌” 升級成 “一定致癌” 呢?簡單來說就是看相關研究有多少是支持這一假設的。如果絕大部分研究都支持 “致癌說”,而且這種研究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斷定 “這種物質一定致癌”,從而把它升級成 “1類致癌物” 。
而目前支持加工肉製品致癌的研究確實一抓一大把,比如
這篇綜述,裏麵有比較詳細的可能機理和有關的研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這麼說,這位 “消息靈通人士” 並非空穴來風:這事有可能。
但是,我覺得網上的這些文章有一定的誤導性。
第一是把培根跟砒霜並列在一起,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 “培根跟砒霜一樣毒” 的感覺。其實,致癌性跟毒性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就像上麵一個答案說的 “我吃一口培根,你來一勺砒霜如何?” 砒霜雖然有致癌性,但你吃砒霜,癌症還沒來及發作呢你先被毒死了。在這裏也要澄清一個 “致癌性” 的概念,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名詞,就算是1類致癌物,也不是說 “吃了以後100%就會得癌症”,它隻是在說,你吃了以後得癌症的概率可能會比不吃高那麼一些。
第二是忽略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是用 “長時間大劑量食用” 來作為參考的。大部分人其實經常攝入致癌物質。例如跟砒霜同時並列為1類致癌物的還有哪些呢?霧霾,日光浴,煙草,酒精,檳榔,石棉等等。如果再看看2A類的致癌物列表,你會發現還有:氯黴素,油炸製品,倒班導致的生理節奏紊亂等...這些致癌物質做到完全不攝入其實並不現實,但少量攝入對人體的危害確實非常有限。
這樣再看來,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是不是也不像新聞中說得那麼可怕了呢?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就是: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有很大可能致癌,但這不代表這些東西不能吃了,隻是說,不要長期、大量的食用這些加工肉製品。
有人問,那題主後麵那張圖如何解釋呢?有人天天吃培根,還活那麼久,也沒得癌症,那又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概率學的問題。那些研究都是大樣本統計,得出的結論是 “長期大劑量吃培根的人群,從總體上看,得癌症的可能性比不長期大量吃培根的高”。這當然不能排除某一個人長期大量吃培根但最終並沒有得癌症的可能性。
另外提一句,不僅是火腿、培根、薩拉米等加工肉製品,像泡菜、鹹魚等醃漬食品,還有臘肉,熏肉等熏烤製品、還有油炸食品都可能有致癌作用。這些東西偶爾吃並無大礙,但長期食用的話可能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
-------------------------------------
微信公眾號 “技術型吃貨”,會分享一些原創的食品科學的技術型科普,歡迎關注。
三、培根介紹?
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複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複興新工具論》。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複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四、培根意思?
培根係由英語“Bacon”譯音而來,其原意是煙熏肋條肉(即方肉)或煙熏鹹背脊肉。培根是西式肉製品三大主要品種(火腿、香腸)之一,其風味除帶有適口的鹹味之外,還具有濃鬱的煙熏香味。培根外皮油潤呈金黃色,皮質堅硬,用手指彈擊有輕度的“卟卟”聲;瘦肉呈深棕色,質地幹硬,切開後肉色鮮豔。
培根又名煙肉(Bacon),是將豬肉經醃熏等加工的豬胸肉,或其他部位的肉熏製而成。煙肉一般被認為是早餐的頭盤,將之切成薄片,放在鍋子裏烤或用油煎。煙肉味道極好,常用作為烹調,煙肉被視為肥胖的主要來源,但因為美國推出了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煙肉致肥的觀點漸漸改變。
最常見的煙肉是醃熏豬肋條肉(flitch),以及鹹肉火腿薄片(rasher)。傳統上,豬皮也可製成煙肉,不過無外皮的煙肉是可作為一個更加健康的選擇。
研究表明,長期食用培根,的確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一天吃50克的加工肉,即兩片培根,可以增加患結直腸癌18%的幾率。[1]
五、培根煎餅?
食材:低筋麵粉 160克 、 培根 3片 、 牛奶 160ml 、 雞蛋 2個 、 鹽 2克 、 糖 2克
1.低筋麵粉、鹽、糖混合,加入2個雞蛋,160ml牛奶,攪拌成麵糊。
2.平底鍋不加油,放入半片培根先煎至兩麵變色。再在培根上淋入1大勺的麵糊,開小火慢煎。
3.等底部凝固變色,翻麵繼續煎至微黃就可以啦。
六、培根什麼?
培根係由英語“Bacon”譯音而來,其原意是煙熏肋條肉(即方肉)或煙熏鹹背脊肉。培根是西式肉製品三大主要品種(火腿、香腸)之一,其風味除帶有適口的鹹味之外,還具有濃鬱的煙熏香味。培根外皮油潤呈金黃色,皮質堅硬,用手指彈擊有輕度的“卟卟”聲;瘦肉呈深棕色,質地幹硬,切開後肉色鮮豔。
七、培根名言?
一個人如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於生活在天堂中了。
八、培根定理
培根定律:分享讓快樂加倍,分擔讓痛苦減半
培根說過一句話:“你要你和朋友分享快樂,就會有兩份快樂,和朋友分擔憂愁,你就隻剩下一半憂愁。”所以,如果你情緒不好,或受了委屈時,應多向父母朋友傾訴。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調節自己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人傾訴和溝通。科學證明,在一起交流的兩個人會慢慢達到同樣的心理狀態(喜怒哀樂)和生理狀態。
凡事想開點,多與人溝通,自然容易收獲快樂。不做與世隔絕,與人隔絕的人,因為那樣的人是特別苦悶的。與人溝通,分享的是快樂,分擔的是憂愁,那麼生命中的風雨就會少一點,彩虹就會多一些。快樂與憂愁都是會傳染的,快拉在傳遞中累積,悲傷在分擔中歸零。
分享與分擔是朋友之間必須恪守的警戒線,也是人與人之間生存的法則,不可改變。一旦沒有了分享與分擔的分寸,和睦關係也將麵臨崩潰。
莊周有曉夢迷蝴蝶的大境界,其實就在於它會分享,他是一塊膠泥,它能融入外物而寂靜無聲,他與萬物分享著心靈的一方淨土,分享著每一寸陽光,就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構建和諧社會中找出他思想的影子。
學會分享,不光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界萬事萬物也要學會分享。分享與分擔是不可分離的,學會分享快樂,也要學會分擔痛苦。
那位擁有一顆聖潔之心的修女德蘭,總是慷慨的於那些苦難的孩子與窮人們分享自己的所有,讓疼痛減輕,讓關愛延續,她分擔著人們的痛苦,在分享與分擔中緩緩徐行,認清自己該做些什麼,讓那些本來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的天堂曙光。
生命,不一定是在輝煌中分享在浩劫中分擔更顯深刻。我們的人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小快樂和小困難,即使是小事,哪怕再平凡,我們也可以與身邊的人一同分享與分擔,因為在人類的生命裏,隻有一個季節,那就是愛的季節。是分享與分擔,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深情而肅穆。
沒有分享與分擔的精神,就沒有一個活著與存在的意義,隻等著自私自利終會將自己啃食幹淨,孤獨的走向既定的悲慘命運。
無論是驅逐悲傷或是獲取快樂,我們都需要從傾訴和溝通中得到正麵的激勵。最自然的溝通對象可能是你的親人,特別是你的父母。經驗證明,所有的父母都願意聽孩子的傾訴。但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所以我們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溝通傾訴。交朋友時不要隻看朋友的嗜好和個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會鼓勵人的,樂觀的,幽默的誠懇地,願意聽人訴說的朋友。
古往今來,俞伯牙與鍾子期在高山流水間相遇,訴說著感天動地的友情;梁鴻與孟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訴說著亙古不變的愛戀:鄧小平與卓琳一生三起三落,始終不離不棄,一同分享和分擔的執著……
因此,希望每個人在尋找好友的過程中,也讓自己成為這樣一個會鼓勵人的,樂於助人的,願意聽別人訴說的人,並盡力去幫助你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唯有更多人願意付出,快樂才能更迅速地通過人際網擴散。
九、培根熱量?
培根的熱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計是181大卡(757千焦),每100克臘肉(培根)的熱量約占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攝入總熱量的8%。
從數據上來看,培根的熱量是蠻高的哦,且脂肪含量較高,減肥期間不宜常吃。
十、培根做法?
主料:五花肉1250g
輔料:鹽35g、桂粉3g、胡椒粉3g、砂糖10g、迷迭香3g
製作方法:
1.新鮮的五花肉。去掉皮,修切整齊。
2.把肉塊平放入容器,用保鮮袋封閉。
3.放入冰箱冷藏12個小時,把肉冷成機形(就是變成結實的肉塊。)
4.把肉塊放在較大的容器裏,準備一支結實的大刀叉。
5.在肉塊的上下兩麵均勻的插孔子。
6.把輔料中的所有調料放在一起攪拌均勻。
7.均勻的灑到肉塊上麵,用手大力的抹搓,要保證每處都有抹搓到位。
8.抹搓均勻了,再幫肉片按摩10分鍾以上。幫忙入味。
9.裝入保鮮袋,把袋口封閉起來。放入冰箱冷藏醃製10天。每天都要把肉塊換個麵朝下(直接把袋子翻過來就可以了,當時就是想到這樣比較方便,所以選擇用保鮮袋裝),這樣醃製入味會更加均勻。
10.醃製好了,取出來切成溥片。
11.整齊的平放到保鮮盒子裏。放入冰箱冷凍起來,這樣可以保質時間長些。
12.烤三塊來嚐嚐。放在中下層,用上下火160度烤15分鍾。
13.味道美極了,比現買的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