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怎樣優化供應鏈?
因此,網絡的規劃與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 依據以往經驗,網絡優化可以幫助企業降低5%~15%的物流成本空間,並能夠提高供應鏈服務水平。對於一個15億元銷售額的快速消費品企業,物流成本平均為銷售收入的4%,因此,年物流成本大約6000萬元。取物流成本降低中間值10%(5%與15%的平均值),則大約有600萬空間,取最低值5%,也可降低300萬元的物流成本。成本降低基本上無需任何投入。另外,通過網絡優化,還可以實現服務水平的提升,更好實現成本與服務水平的平衡。 從戰略層麵看,供應鏈網絡優化需要關注如下關鍵問題:供應鏈整體特點(效率型供應鏈還是響應型供應鏈);供應鏈績效衡量KPI選擇以及KPI的目標值,最核心的KPI是庫存周轉率、訂單滿足率以及供應鏈成本等;核心企業與上下遊合作夥伴的關係定位以及合作模式;供應鏈網絡優化以及供應鏈優化變革步驟等。 從現有網絡到新網絡的轉化成本。 一般情況下,我們通過建立線性規劃模型求解最優網絡,不過,線性規劃模型的建立以及處理非常繁雜且容易出錯。而且,市麵上已經有專門的供應鏈網絡優化工具,比如Logcitools就是其中性能較好的一種。這樣,我們可以不必去關注優化過程(這部分由網絡優化工具完成),而是將注意力專注於數據的收集以及業務的描述上。 由於產品需求往往呈現季節性變動,因此,網絡優化還必須考慮需求隨著時間變化的特征,例如:大多數服裝企業一年按照四個季節運作;啤酒飲料行業夏季與冬季銷量差異巨大;化妝品行業冬季與夏季銷售的產品大相徑庭等;Logictools通過設置周期(timeperiod)來描述不同時間需求的差異,在軟件中按照各個周期提供基礎數據。因此,軟件提供的優化方案是適應各個周期產品需求特性的綜合優化方案。 根據一套基礎數據信息,Logictools提供一個供應鏈網絡優化方案,這是一種情景(Scenario)下的供應鏈網絡優化方式。但是這種網絡優化方案往往還不能直接用於決策,因為在實際業務決策中,企業不可能僅僅根據一種情況做出網絡決策,往往是在多種優化方案綜合權衡對比之下做出決策。 為確保企業做出正確的網絡優化決策,我們需要構建不同情景下的基礎信息。不同情境條件下的基礎信息,會有不同的網絡優化方案。可能有一種優化方案是成本最優網絡,另一種方案是服務水平最優網絡……最終采用何種方案,是由決策者綜合考慮決定,而不是軟件來決定。 情景的構建主要從三個方麵考慮:①首先需要考慮產品需求規模。主要相對現有需求的增長比例,製定出三個需求規模(激進的需求估計、一般的需求估計、保守的需求估計)。同時還要把當前的業務數據作為一個情景,用於對比分析網絡優化的節約潛力。②其次要考慮區域中轉倉庫(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的縮寫)的數量。中轉倉庫的數量是供應鏈網絡設計的最大變量,在每一個情景下,需要分析不同的中轉倉庫數量情況下的網絡財務表現,具體實施時候需要結合實際經驗對中轉倉庫數量進行限製,一般最少要考慮3個,最多考慮12個中轉倉庫情況進行優化。③考慮其他影響因素。例如物流業務的計價方式,關鍵生產物流策略等。 我們可以構建十多個甚至數十個的情景,logictools提供對優化情景的管理,並進行各種優化情景的對比分析,以幫助決策者製定決策。最終的供應鏈網絡優化決策是決策者在綜合各種方案的基礎上製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