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視錯覺?什麼是視錯覺?
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視錯:是指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幹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產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的感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國國旗紅:白:藍三色的比例為35:33:37,而我們卻感覺三種顏色麵積相等。這是因為白色給人以擴張感覺,而藍色則有收縮的感覺,這就是視錯覺。 我們通常認為我們能以同樣的清晰度看清楚視野內的任何東西,但如果我們的眼睛在短時間內保持不動,就會發現這是錯誤的。隻有接近注視中心,才能看到物體的細節,越偏離視覺中心,對細節的分辨能力越差,到了視野的最外圍,甚至連辨別物體都困難。在日常生活中這一點之所以顯得不明顯,是由於我們很容易不斷移動眼睛,使我們產生了各處物體同樣清晰的錯覺。 2、眼睛提供的視覺信息可能是模棱兩可的 我們的眼睛提供給我們的任何一種視覺信息通常都是模棱兩可的,它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使我們對現實世界中的物體給出一個確定的解釋。事實上,經常會有多種可信的不同解釋。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一時刻隻能有一種解釋,不會出現幾種解釋混合的奇特情況。對視覺圖象的不同解釋是數學上稱為“不適定問題”的例證。對任何一個不適定問題都有多種可能的解,在不附加任何信息的條件下,它們同樣都合理。為了得到真實的解,需要使用數學上所謂的“約束條件”。視覺係統必須得到如何最好解釋輸入信息的固有假設。我們通常看東西時之所以並不存在不確定性,是由於大腦把由視覺景象的形狀、顏色、運動等許多顯著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組合在一起,並對所有這些不同視覺線索綜合考慮後提出了最為合理的解釋。 3、看是一個構建過程 大腦並非是被動地記錄進入眼睛的視覺信息,而是主動地尋求對這些信息的解釋。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填充”過程,如和盲點有關的填充現象。盲點是因為聯結眼和腦的視神經纖維需要從某點離開眼睛,因此在視網膜的一個小區域內便沒有光感受器。但是,盡管存在盲區,我們的視野中卻沒有明顯的洞。這說明大腦試圖用準確的推測填補上盲點處應該有的東西。俗話說“眼見為實”,按照通常的理解,它的意思指你看到某件東西,就該相信它確實存在。然而克裏克對此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釋:你看見的東西並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腦認為它存在。在很多情況下,它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符合,但在另一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可能導致錯誤。看是一個主動的構建過程,你的大腦可根據先前的經驗和眼睛提供的有限而又模糊的信息作出最好的解釋。心理學家之所以熱衷於研究視錯覺,就是因為視覺係統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為揭示該係統的組織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