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牛仔麵料是什麼意思?
10*10牛仔麵料是指幅寬47英寸,結構是10支經紗*10支緯紗 密度經(紗)密(度)70根/英寸,緯密40根/英寸。
牛仔麵料起源於美國西部,采用漿染一步法對紗線進行染色,特數為80tex(7英支),58tex(10英支),36tex(16英支),采用3/1組織形式的緯紗特數(6英支)、58tex(10英支)、48tex(12英支)等等,采用3/1組織,也有采用變化斜紋,平、縐組織牛仔,坯布防縮整理,縮水率小於一般織物,質地緊密、厚實,色澤鮮明,織紋清晰。適合男女老少穿牛仔褲,必威國際betway官網 ,牛仔背心,牛仔裙等等。
褲子的由來?
褲子起源於遊牧民族,隻有褲腿,用於保暖,因為他們要騎馬,穿裙子不方便。
早期西方的褲子
西方人的褲子就是從遊牧民族那裏借鑒而來。13世紀時,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一種寬鬆的襯褲就被發明出來,它有褲襠,從腰部向下及至膝蓋。文藝複興時期,這種寬鬆的褲子變成了緊身的外褲。為了方便男性上廁所,通常會在襠部做一個用扣子固定的開口。英國的亨利八世,在這片開口上加墊子,後來變成一股風潮,男性們把這墊子越加越厚,有意突出“那裏”的尺寸,這股熱潮一直到16世紀才退去。
相對於西方人,古代中國人對褲子接受的較早。在與遊牧民族的戰爭、交往過程中,中原人開始嚐試穿褲子,不過當時的褲子隻有兩條褲腿,沒有褲襠,從腳踝到膝蓋。就是“脛衣”,在冬天苦役起到保暖的作用。秦漢之際,脛衣長至大腿,但仍沒有褲襠,為了便於便溺。褲子最出隻在部隊中流行,到了漢代,有褲襠的長褲才為漢族百姓接受。唐朝時盛行“胡服”,褲腿有了收束。到了宋代,褲子變成可貼身的“膝褲”,便於行動,又保暖。
東西方褲子的共同處:
無論東西方,古代褲子的演變都說明,服飾發展是以簡潔、實用、健康為最終價值取向的,並在此基礎上,再向美觀的角度發展。
多元化的現代褲子:
功能多元化,健康舒適占首位。
在褲子家族中,牛仔褲不能不提。美國舊金山淘金熱時,用帆布做的低腰、直筒、臀圍緊小的褲子,因為結實、耐磨而大受歡迎。從此,牛仔褲成為美國工業化進程的最佳注腳,風行,美國、歐洲。上世紀70年代,褲子文化已成為全球性的集體潮流。在款式上也有突破的演變,由傳統的直腳款式,變化出闊腳褲、喇叭褲等形態,由喇叭褲演變至80年代的蘿卜褲。
到了90年代,寬鬆的褲子成為潮流。進入21世紀,人們對於褲子的詮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點是將時尚與健康結合到一起。偏愛裙子的女性紛紛選擇褲子(展示腿部的優美曲線,擁有美腿的女孩穿上修長、貼體的褲子會顯得高挑,長腿的女孩穿上寬鬆、飄逸的褲子顯得氣質高雅。褲子成為個性化的標誌。)
如今,褲子的設計,在時尚、漂亮的前提下,以健康為人們的首要選擇,麵料也開始考慮透氣性。總之,不管褲子樣式怎麼變,健康、舒適是不變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