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服飾的來源?

2023-02-08 牛仔服

牛仔褲是怎樣發明的?

1852年一個名為萊維·斯特勞斯Levi trauss的德國少年告別了他收入微薄而可憐的父親到美國去碰運氣。他隨身帶了一卷帆布以備不時之需。

萊維到達美國加利福尼亞時正值淘金高潮,他看到許多衣衫檻樓的人正忙於在河床上篩洗淤泥,淘取金沙,他忽然萌發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利用帶來的帆布為淘金者做褲子呢?於是他立即設法用帆布裁製成褲子給淘金者穿。由於褲子堅實耐用,又很合體,大受歡迎,後來萊維就幹起了帆布褲子的生意,並不斷擴大生產。

菜維的牛仔褲並非完美無缺,一次一個淘金者拉著萊維說:你的褲子很容易撕裂,別的地方撕破不要緊,但口袋無論如何不能破裂。於是萊維回到工場後把幾個銅釘釘在口袋上,想不到幾個銅釘不僅加固了褲袋,還為牛仔褲增添了光彩,更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1873年菜維的藍色牛仔褲取得了專利權,菜維牌牛仔褲lev’s Jeans得到了法律保護,生產和銷售不斷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牛仔褲僅作為工人的工作服,使用範圍有限。到二次大戰前美國的學生開始穿牛仔褲,後來穿的人愈來愈多,菜維的牛仔褲幾乎成了美國的一種代表性服裝。

1945年開始流行前身開門,兩側有孤形切開式斜插袋,後有月克和兩個貼袋,袋上訂金屬或皮塑商標的牛仔褲。該牛仔褲臀部和褲管窄小,縫工堅牢,緝線綻露,外觀具有美洲鄉土風味,穿著貼身,靈巧舒適。1945年大戰結束後,駐歐美軍在閑暇時穿牛仔褲逛大街,引起人們的興趣,不久,歐洲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都買這種褲子穿,一時風靡歐洲,以至於全世界。隨著流行款式的不同,牛仔褲樣式不斷變化。

如今牛仔褲仍然風靡世界,經久不衰,石磨藍、牛津布、褪色和染色牛仔布仍然是今年的主流。袋口則流行顏色針線,刺繡和袋章等修飾。在款式方麵,男女也各有不同的要求。男士喜歡高至中腰式樣;而女士則較多選擇低腰款式。色澤方麵,仍然流行深藍、棕色、粉紅色、黑色牛仔褲,這些牛仔褲前景看好。預計未來幾年內歐洲每年銷售在6000萬條以上,價值超過10億英磅,而日本今年牛仔褲將在利潤豐厚的便服市場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英國開發的牛仔褲,五花八門顏色齊全。價格在10-40英磅之間。

裙子的來曆

武則天主政期間,雖然嚴刑峻法,但能夠選賢用良,精心治國,國家慢慢強盛起來,她也越發心寬體胖起來。平時,她的各種活動雖然都能出車入輦,但還是免不了需要自己步行或散步。

由於她的腿偏於肥胖,再穿上綾羅綢緞的褲子,走起路來,很容易擦來擦去,蹭得褲子“哧哧”直響,這讓旁人會不由自主地去尋覓出聲地方。這種事無法怪罪別人,她覺得很難堪,此時她真的感到肥胖的累贅。

某日,武則天心裏很煩,再瞧著過於肥胖的雙腿,實在不想再看下去了,幹脆用一塊緞子蓋住,眼不見為淨。這一來,倒讓她想著想著開竅了,於是拿了塊緞子在鏡子前上下左右比劃起來,後來幹脆用緞子前後一裹,把雙腿全圍起來了,試著走起路來,既飄逸瀟灑又好看。她高興極了,趕忙叫人加工製作,然後讓宮女們穿上,走上一圈讓自己看看,隨後又親自加以改進,下令給自己也做條合體的穿上,感覺非常輕鬆自如。

但是,穿上這樣的新服裝,該叫它什麼名字呢?武則天左思右想,認為平時人們身上穿的各種衣服,都有個“衣”字偏旁,自己是一國之君,幹脆給君字加個“衣”字旁,叫“裙子”好了,這也可以說明“裙子”是自己這樣的女皇帝發明的。


裙子是從原始人群腰圍連綴樹葉發展而來的。相傳4000多年前,黃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製度,’‘裳”類似後來的裙子。裙子在古代男女通用,並非女性的專利。南北朝時期,裙子在男子中頗為風行。後來,男子漸漸穿起褲、袍來,裙子才成為婦女的專用服飾。至唐代,上至皇妃宮女,下至平民女子都著裙子。 “裙權”便成了婦女的代稱。古代的裙子,色澤、款式雖然很多,但最著名的莫過於百褶裙。據《西京雜記》記載:趙飛燕立為皇後之後,一天她穿了一條雲英紫裙與漢成帝同遊太液池,在鼓樂聲中,趙飛燕翩翩起舞,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將她像燕子一樣吹了起來,成帝忙命宮女拉住皇後的裙子,趙飛燕得救了,而裙子則被拉出許多褶皺,結果比原來的平挺裙子更好看了。從此,褶皺裙便在宮中流行,宮女們並給它起了個漂亮的名字叫“留仙裙”。如今,我國婦女穿的裙子品種繁多,款式新穎,每到夏季,女孩子和中、青年婦女便穿上風格各異的裙子,從而把人們的生活裝綴得更加絢麗多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