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衣服的由來和曆史簡介(牛仔衣服的由來和曆史簡介圖片)

2023-05-03 牛仔服

一、頤和園簡介和曆史?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裏,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裏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裏的皇家園林區。鹹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1] 。

二、樓蘭古國的曆史和簡介?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隻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跡。 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曆史。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塞,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

三、宋代和唐代的曆史簡介?

唐朝(618年—907年),宋朝(960年—1279年)。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曆二十一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曆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宋朝曆時320年,北宋曆167年,南宋曆153年,共有18帝。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四、文殊院的由來和簡介?

  文殊院  開放分類: 旅遊、四川、成都、佛教寺院  位於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兵災。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稱文殊院。康熙帝禦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禦印一方。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築麵積11600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說法堂、藏經樓莊嚴肅穆,古樸宏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簷式鍾鼓樓,鍾樓裏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鍾一口。觀音大士像為青銅鑄造,可稱雕塑精品。護法神韋馱像,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圓用青銅翻砂而成,工藝精細,童顏神態,體現了“童子相貌,將軍威儀”的風度。還有一尊列為“空林八觀之一”的緬甸玉佛,是院僧性鱗和尚於民國11年(1922年)曆盡艱辛,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另外,院內還有大小300餘尊佛像,無論是石刻、銅鐵鑄造,還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藝術價值。  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佛經、文獻上萬冊,如院僧先宗等3人於每日清晨刺舌取血書寫的“舌血經書”;明神宗的田妃繡的千佛袈裟;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發繡製的水月觀音。院內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1942年在南京發現3塊唐僧頂骨,現1塊留存南京,1塊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塊就送成都。  遊人還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嚐四川特有的蓋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蓋,耳聽民間藝人的彈唱,盡情領略川西風情。  文殊院交通指南:文殊院位於文殊院大街,距騾馬市購物中心僅10分鍾路程,乃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是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其前身是唐代“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文殊院現有鐵鑄、銅鑄、石刻、玉雕、脫紗、彩塑等工藝精湛的佛像200餘尊。照壁上飧刻的“文殊院”三個金字係康熙年間該寺慈篤海月禪師書寫,院內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之神,吸引著香客們前來燒香祈禱。交通:16、55、64等公共汽車可以到達。

五、中國結的由來和簡介?

中國結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

1、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精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麵。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2、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致,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曆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2、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等多種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

擴展資料:

一、內涵寓意

1、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 、雙錢結等,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鬱的宗教色彩,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

2、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 ,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 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劍柄上裝飾一個“法輪結”,有如輪黑心行,棄惡揚善之意。

二、賞析

1、中國結又叫盤長結,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代,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2、比如:方勝結表示著方勝平安;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是吉慶有餘的縮寫等等,結藝在那時達到鼎盛。“交絲結龍鳳,鏤彩織雲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在古代詩人的詞句中,結藝已經到了“織雲霞”的地步,足見其時的盛況。

六、鐵的由來和曆史?

鐵器時代是人類發展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鐵,是天空中落下來的隕鐵。隕鐵是鐵和鎳、鈷等金屬的混合物,含鐵量較高。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曾用這種天然鐵製作過刀刃和飾物,這是人類使用鐵的最早情況。地球上的天然鐵是少見的,所以鐵的冶煉和鐵器的製造經曆了一個很長的時期。當人們在冶煉青銅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之後,鐵器時代就到來了。

中國最早的關於使用鐵製工具的文字記載,是《左傳》中的晉國鑄鐵鼎。在春秋時期,中國已經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使用鐵器。

鐵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地殼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因為天然的純鐵在自然界幾乎不存在,鐵礦石的熔點也較高,又不易還原,所以人類利用鐵較銅、錫、鉛、金等還要晚些,在埃及、西南亞等一些文明古國所發現的最早的鐵器,都是由隕鐵加工而成的。1972年,在我國河北省槁城縣台西村出土了一把商代鐵刃青銅铖,其年代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前後,在青銅铖上嵌有鐵刃,該鐵刃就是將隕鐵經加熱鍛打後,和铖體嵌鍛在一起的。我國還曾出土過類似的鐵刃銅铖和鐵援銅戈各一把,年代相當於商末周初,鐵的部分也是由隕鐵加工成的。人們曾在西亞古蘇美爾人所建的古烏爾城的古墓中,發現一把由隕鐵製成的小斧,在古蘇美爾人所建的古烏爾城的古墓中,發現一把由隕鐵製成的小斧。在古蘇美爾語中,鐵叫做“安巴爾”,意思是“天降之火”,所謂天降之火就是隕石。埃及古人則幹脆把鐵叫做“天石”。可見人們最早認識鐵是從隕石開始的。天降的隕石,數量很少,因此用隕鐵製作的器具當然是很珍貴的,同時還帶有神秘的色彩。用隕石作工具是很少的,所以在生產上,它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但通過對隕石利用,畢竟使人們初步認識到鐵。

七、地瓜的由來和曆史?

地瓜(白薯)傳入我國有點曲折。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今菲律賓)經商,看到白薯,想把它帶回祖國。但呂宋不準薯種出口,他於是“取藷(薯)藤,絞入汲水繩中,遂得渡海”(《農政全書·甘藷條》)。萬曆二十二年福建遇到大荒年,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向福建巡撫金學曾推薦白薯的許多好處,於是命各縣如法栽種,大有成效,渡過了災荒。

後來陳經綸的孫子陳以桂將白薯傳入浙江鄞縣。又由陳以桂的兒子陳世元傳入山東膠州。膠州比較冷,不容易種活,還每年從福建補運薯種,並傳授藏種方法。陳世元又叫他的長子陳雲、次子陳燮傳種到河南朱仙鎮和黃河以北的一些縣;三子陳樹傳種到北京朝陽門外、通州一帶。陳世元並著有《金薯傳習錄》(金薯之名係用以紀念金學曾)一書,介紹白薯的栽培方法。

陳氏一門六代,對白薯的推廣作了不懈的努力,後來有人在福建建立“先薯祠”,表彰他們的勞績。

八、長袍的由來和曆史?

長袍是中國古代民間較普遍穿用的一種服飾。漢服中有直裾袍、圓領袍、道袍等長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長袍

別名

大褂

分類2

直裾袍、圓領袍、道袍

漢服長袍

漢族傳統服飾中,大多數男式服裝是長袍樣式,如直裾袍、圓領袍、道袍等。一般為左襟壓右襟,稱為"右衽",袖子有廣袖、琵琶袖、直袖等樣式。常服袖長一般長於指尖20cm左右,禮服則更長,可達40cm以上。下擺長度一般到腳踝,並以腰帶或革帶束腰。自上古時代起至明代,皆為漢族人民的普遍穿著。後因曆史原因(滿清入關後剃發易服令,留發不留頭野蠻行徑改變漢族人生活方式)使用範圍一度縮小到僅限於僧道優伶,直至21世紀初,在民間開始逐漸出現複興態勢。(詳見漢服)

長袍

滿族長袍

長袍有單袍、夾袍和棉袍之分,單袍又俗稱“馬褂”。滿族長袍與旗袍有很大的區別,旗袍的式樣是右大襟式,左右兩開衩。長袍在其流行的過程中也有較大的演變。清初期的長袍又肥又大,長及地麵,並且沒有領子,穿時,須別加領衣(滿族服飾中的內衣),俗稱“一裹圓”,此種服飾為滿清官吏經常使用,無衩,後來成為滿族平民所穿。

多為黑色,較寬鬆。

九、肯德基的由來和曆史?

1930 年,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在家鄉美國肯德基州開了一家餐廳。在此期間,山德士潛心研究炸雞的新方法,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有十一種香料和特有烹調技術合成的秘方,其獨特的口味深受顧客的歡迎,餐廳生意日趨興隆,秘方沿襲至今。

肯德基州為了表彰他為家鄉作出的貢獻,授予他山德士上校的榮譽稱號。山德士上校一身西裝, 滿頭白發及山羊胡子的形象,已成為肯德基國際品牌的最佳象征

十、黃河的由來和曆史?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紮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黃河起不是源於喜馬拉雅山。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曆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的曆史

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係。

曆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的範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曆史文獻記載,黃河下遊決口泛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最早有關黃河源的記載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之說。所指“積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距河源尚有相當的距離。

唐太宗貞觀九年,侯君集與李道宗奉命征擊吐穀渾,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達柏海(即紮陵湖)望積石山,觀覽河源。唐穆宗長慶元年劉元鼎奉使入蕃,途經河源區,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顏喀拉山)。

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榮祿公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曆時4個月,查明兩大湖的位置(元史稱“二巨澤”,合稱“阿剌腦兒”)。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錫、舒蘭探河源。探源後他們繪有《星宿河源圖》,並撰有《河源記》,指出“源出三支河”東流入紮陵湖,均可當作黃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爾沁藏布、蘭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測圖。

乾隆年間齊召南撰寫的《水道提綱》中指出:黃河上源三條河(黃河源頭北源為紮曲,中源為約約古宗列曲(即瑪曲),南源為卡日曲,中間一條叫阿爾坦河(即瑪曲)是黃河的“本源”。

1952年黃委會組織黃河河源查勘隊,進行黃河河源及從通天河調水入黃可能性的查勘測量,曆時4個月,確認曆史上所指的瑪曲是黃河正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