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服的來曆和曆史簡介怎麼寫 牛仔服的來曆和曆史簡介怎麼寫的
一、曆史名字的來曆怎麼寫?
1、夏朝: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家族政權國家,由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之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曆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啟搶得王位後將都城西遷至大夏(今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正式稱“夏”,夏朝由此得名。
2、商朝:據傳商湯的始祖契曾因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地,日後其部落也一直被稱為“商部”,一直延續到商湯時起兵滅掉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來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所以商朝也稱“殷”或者“殷商”。
3、周朝:周也是商朝時期的一個部落,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由於氣候變換,生存困難,被迫遷居至周源(今陝西岐山),到周文王姬昌時,周部落已經成為當時的一大部落,加之商湯傳到紂王手裏時,由於其殘暴統治,激起各部落的不滿,周文王姬昌就聯合各部落一起攻打商紂,最終經過文王、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商朝,政權建立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分“西周”和“東周”。
4、秦朝:據《史記》記載,秦的先祖非子曾為周孝王放牧羊馬,因成績顯著,被周孝王賜姓為“贏”,並將秦地(今甘肅天水縣一帶,也有說今隴西一帶)的一小塊地賜給了他,非子也就成為秦地的首領,等傳到襄時又因為救周有功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並增加了其封地,到最後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就沿用“秦”為國號。
5、漢朝: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橫征暴斂,激起各地起義,項羽聯合劉邦等人一起滅掉了秦朝,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中擊敗項羽,建立政權,國號也就以“漢”為名,漢朝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
6、魏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北方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逐步占據北方各地,勢力逐漸變大變強,後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後來取漢稱帝建立政權,因其為“魏王”,所以也就建國號為“魏國”。
7、蜀國:同時期,劉備也占據西南地區,並以四川為中心建立政權稱帝,四川古稱“蜀地”,因此劉備建立的政權也被稱為“蜀”或者“蜀漢”,也就是漢王朝延續的意思。
8、吳國:同時期,孫堅占據江東一帶,及其子孫權曾被曹魏政權封為“吳王”,後來孫權也趁亂稱帝建立政權,因其地處江東一帶,而江東一帶古代是吳國,也稱“吳地”,因此孫權政權也被稱為“吳國”或者稱“孫吳”。
9、晉朝:曹魏末年,權臣司馬昭逐漸掌握了政權,被魏帝封為“晉公”,司馬昭滅掉蜀國後被晉封為“晉王”,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後取代魏帝自己稱帝,因其曾為“晉王”,故建立政權後就以“晉”為國號,晉朝分“西晉”和“東晉”。
二、頤和園簡介和曆史?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裏,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裏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裏的皇家園林區。鹹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1] 。
三、119的來曆簡介?
我國統一規定火災報警電話號碼為119,始於1982年,這是吸取了日本的經驗。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從1950年就開始采用119為火災報警電話號碼。 我國的119台,不僅是一部電話,也是一套先進的通訊係統,可以同我國任何地方互通重大災害情報,還可以通過衛星調集防災救援力量。通過電話可以隨時向消防最高指揮提供火情信息,119台實際上是一個防災指揮中心。 11月9日的月日數恰好與火警號碼“119”相同,確定11月9日為消防日。從11月9日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便開始進入冬季,冬季是火災多發季節。因此,從這一天起開始開展防火宣傳與檢查,大力宣傳119,使119深入人心。 我國過去的火警電話是“09”,因為在70年代以前,我國特別通訊是“0”號。70年代後期我國通訊服務號碼由“0”改為“11”,根據標準化管理的要求,火警電話號碼統一定為“119”,是漢語“要要救”的諧音。因為每年“119”是我國的消防宣傳日,實際上這一天已成為我國的消防節。世界各國的火警號碼都不一樣,但每個國家都選取了讓人們最容易記住的數字來組成火警號碼。在我國“119”諧音“要要救”,寓意撥打119尋求緊急時刻的幫助。撥打火警電話“119”時,一定要沉著冷靜,關鍵是要把情況用盡量簡練的語言表達清楚。1、要記清火警電話——“119”。2、電話接通以後,要準確報出失火的地址(路名、弄堂名、門牌號)、什麼東西著火、火勢大小、有沒有人被困、有沒有發生爆炸或毒氣泄漏以及著火的範圍等。在說不清楚具體地址時,要說出地理位置、周圍明顯建築物或道路標誌。3、將自己的姓名、電話或手機號碼告訴對方,以便聯係。注意聽清接警中心提出的問題,以便正確回答。4、打完電話後,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車,引導消防車迅速趕到火災現場。5、如果火情發生了新的變化,要立即告知公安消防隊,以便他們及時調整力量部署。
四、酒泉的來曆簡介?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裏寫:“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長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鏡。上有玉樽、玉籩,取一樽,一樽複生焉,與天同休無幹時。石邊有脯焉,味如獐鹿脯。飲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遺酒。其脯名曰追複,食一片複一片。”因為這篇文章,酒泉逐漸被大家認為是“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地方。
還有在民間傳說裏“酒泉”這個名字和西漢的年輕將領霍去病有關。在霍去病奉命出征匈奴大勝之後,要大擺慶功宴。軍中擺慶功宴酒是必不可少的,但當時甘肅地區是一片荒涼的沙漠,將士們出征,為了減少行李的重量,酒水這種享受品帶的很少。
五、清華的來曆和曆史?
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簽訂《辛醜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史稱“庚子賠款”。1904年美國表示所得賠款“原屬過多”,可用於“退款辦學”。經中美雙方多次商談,於1908年確定退款辦學相關事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給美國總統《備忘錄》中的一段話反映了美國退款辦學的真實目的:“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製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可靠。”
1909年7月,清政府設立遊美學務處,附設遊美肄業館。1911年4月,遊美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
清華大學校慶日即是以這天為準,考慮到校友能夠參加校慶的實際便利,決定以每年四月最後一個周日為校友返校日。今天是清華大學108歲華誕。
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歸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轄,學製8年,分中等、高等兩科,高等科學生畢業後一般插入美國大學二、三年級。
1916年清華學校正式提出改辦完全大學,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設立國學研究院,開始向完全的大學過渡。
1928年,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國立清華大學專屬教育部管轄。
六、蘿卜的來曆和曆史?
有關蘿卜的起源問題,學者仍意見不一。德康道爾認為,蘿卜的起源地為西亞細亞,而由此傳到世界各國。蘿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薦脆如梨”,其效用不亞於人參,故有“十月蘿卜賽人參”之說。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也都善食蘿卜的。
七、心經的來曆和曆史?
《心經》通常被認為是寫於西元前1世紀的貴霜帝國境內。一般認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說一切有部的僧侶。
心經主要被西域龜茲鳩摩羅什、中國河南的玄奘翻譯而出。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心經》譯本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師翻譯的,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17年後,回到長安譯出了《心經》。那個時間大概是公元645年~
八、開原的來曆和曆史?
開原市位於遼寧省北部,是遼北古城,隸屬鐵嶺市,位於鐵嶺市的東南部,遼河中遊東測。東與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相毗連,南與鐵嶺縣交界,西與法庫、昌圖縣接壤,北鄰吉林省梨樹縣。東西長89.4千米,南北寬86千米,總麵積2824.78平方千米。開原東部屬長白山餘脈,林木茂密;西部為鬆遼平原腹地,沃野千裏。地質特征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地名由來 元太宗七年 (一二三年)曾在黑龍江境內設置開元萬戶府,後來治所移到黃龍府 (今吉林省農安縣)。元成宗元貞二年 (一二八六年)改開元萬戶府為開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 (一三八八年),開元路治所又移到鹹平府 (今遼寧開原老城),並改元為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代興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
九、餅的來曆和曆史?
是英國人發明的。
150多年前,比斯開是法國的一個海灣,在150年前,有一艘英國的貨船在比斯開附近的海域航行,天有不測風雲,不料遇上了狂風暴雨,有一艘英國帆船在比斯開附近的海麵航行,被礁石撞了一個洞,海水灌入船艙。在這危難關頭,船員們劃著小船,登上荒無人煙的孤島。他們把這些東西運到小島上,用麵粉拌和奶油、砂糖、捏成小麵團,在火上烤著吃,香脆酥甜。船上的人劃著小船帶著食物到比斯開上,由於食物和海水混合了,人們就把它們揉成小麵團,在火上烤著吃,沒想到竟然很好吃。
他們被救回國後,為了記念這次遇難,他們又用同樣的方法做出了許多小麵餅,把它叫做"比斯開"。這樣“比斯開”逐漸流傳開了。有人根據大致發音,翻譯到中國來,就成了今天人們熟悉的餅幹
十、書的來曆和曆史?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實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知識和文化的傳播、交流和融合。我們可以與書中的文字交織在一起,變換出有聲有色的人和事物,可以是催人淚下的悲劇人生,可以是萬千歡喜的人間小團圓,可以是大氣磅礴的曆史記錄……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家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那麼中國曆史上書的由來又是如何?
書雛形——甲骨
今人所見的典籍,最早要屬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其次是周代的金刻和石刻。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古代先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人們將占卜卜辭、重要曆史事件等用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記錄下來,形成了甲骨刻辭、青銅銘文、石鼓文字等,也可以說這些甲骨是我國最原始的書雛形。
正式的書籍——簡策”(或簡牘)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或簡牘)。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也有少部分用木板作材料,稱之“版牘”)。古人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稱為竹“簡”,用火烘幹後在上麵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通常一根竹簡隻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因為材料的限製,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古代稱之為“編”。簡牘類的書籍在我國曆史上有幾次大的發現,如在孔子宅裏發現的《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等。
竹簡雖然廉價,製作方便,但這種笨重的書籍攜帶不便,而且每簡容字有限,編簡成冊的長篇著作一旦散亂,則發生“錯簡”。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
圖書曆史的大變遷——紙書西漢時已發明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粗糙。到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了能書寫的纖維紙,使用繩頭、亂麻、樹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麥杆、布片做造紙的原料,紙張質地細膩,集中了縑帛與竹簡的優點,被時人稱為“蔡侯紙”。紙張的出現,使書寫,攜帶更方便,成本降低,是圖書史上一大進步。當造紙發展初具規模後,人們抄寫文字,再把紙張黏貼起來,成為卷軸。這就是卷軸裝。
從紙張發明到隋唐時代,紙書的製作主要靠手寫。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方式遠不能適應客觀的需求。隋末唐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發展,使得書籍傳播效率得到空前發展。唐鹹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為現存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印刷品。
北宋慶曆(1041—1048)年間,布衣畢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書籍。這一發明,為快速印製書籍創造了條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裏程碑。畢昇比德國穀騰堡使用相同原理印製的書籍早近四百年。到了印刷時代,印版是長方形的,印麵也是長方形,進而書冊也被裝幀為長方形。
圖書主要作為文明延續和文本複製的一種載體,圖書更多的是知識傳播的主要載體。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電子書,有聲書等等大大的豐富了保存信息的手段。未來,我們相信可以看到書的不同形態,它還將會持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