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城為什麼叫周村? 周村特產?
一、周村城為什麼叫周村?
周村城叫周村的原因如下
周村被譽為“絲綢之鄉”。絲綢生產可以追溯到漢代,具有悠久的曆史 。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已經初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植桑養蠶也已成為鄉民的主要產業。方圓百餘裏內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每於夏季,絲市極盛”。周村因此而聞名國內外。“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桑;步步皆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地描繪出當時周村的繁榮景象。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
二、周村特產?
1.周村燒餅
馳名中外的山東省淄博市周村“燒餅”為傳統地方名特產食品,生產曆史悠久、工藝考究。“月華牌”周村燒餅沿用了周村“德祥齋燒餅老店”的傳統配方和工藝,采用精選配料---優質麵粉、脫皮芝麻、精鹽、食糖、水精製而成,產品外型圓薄,正麵粘滿芝麻,背麵布滿酥孔,以香、酥、薄、脆而馳名中外。“月華牌”糕點、月餅也以……
2.周村絲綢
【周村絲綢】 周村絲綢業自明代中葉開始興起,到20世紀30年代初已成為山東絲綢工業的中心,所產絲綢遍銷全省,並遠銷東北、河北、河南、山西、四川、上海和東南亞地區。“桑植滿田園,家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戶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描繪了被譽為“絲綢之鄉”的周村桑蠶絲織業的盛況。1937年後,周村的絲綢……
3.王村陳醋
王村陳醋是與王村黃酒齊名的地方特產。因王村釀黃酒的作坊都做醋,因此王村陳醋有其獨有的特色。王村醋以優質高梁為主要原料,用傳統方法加麥曲發酵,以黃酒為配料陳釀而成。醋液呈棕褐色,氣味芬芳。醇厚濃鬱,酸度高而無刺激性。 淄博王村是座曆史名鎮,早在殷商時期此地就建立了薑姓諸侯國逄國。春秋戰國時期為齊國屬地……
4.萌山湖白蓮藕
萌山湖白蓮藕是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萌水鎮的特產。萌山湖牌白蓮藕被市政府認定為“淄博名優蔬菜產品”,2007年12月又通過國家AA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淄博萌山湖荷花生態園位於周村區萌水鎮北安村,緊靠萌山湖,由淄博萌山湖秸稈養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占地麵積1000畝,現有藕池60個,水麵800畝,已……
5.周村大酥燒餅
周村大酥燒餅曆史悠久,向以薄、香、酥、脆著稱。 大約在明朝中葉,周村賈0集,各種小吃應時而生,一種上貼烘烤胡餅(原燒餅的一種)的“胡餅爐”傳入周村。飲食店的戶的師傅采納焦餅薄、香、脆的特點,采用上貼烘烤胡餅的方法,創製出膾炙人口的大酥燒餅。它形圓而薄,正麵貼滿麻仁,背麵部布滿酥孔,被人喻之為白楊樹……
6.淄博絲綢
淄博是中國絲綢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又是“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早在 2700 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絲綢就成為流通諸候各國的名貴商品,號稱“冠帶衣履天下”,漢代臨淄設服官三所,專為皇室成員製作春、夏、秋三季絲綢服飾。明清時代已相當興盛,淄博市周村區被譽為“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
7.周村煮鍋
周村煮鍋,又名朝天鍋,是淄博風味小吃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的曆史。1910年,家住南下河的廚師徐方明先生,每日肩挑一隻鐵爐和簡單餐具,帶上些熟肉下貨,找一避風角落,將顧客挑選的下貨稱好切碎,放在兩塊炸豆腐頁上,然後在鍋內燙煮,任顧客隨意舀用,很受歡迎。發展到今天的煮鍋,使用的爐灶,高約2市尺,上粗下……
8.五香羊肉
五香羊肉是周村地方名吃,迄今有近百年曆史。其他地方的羊肉多是煮湯來吃,食者主要貪戀羊湯的濃香,例如單縣羊湯,但周村五香羊肉不同,它是單獨賣的,就像燒雞一般,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與豆腐一起煮湯,叫羊肉燉豆腐,兩種吃法都有獨特的香味。 它的製作方法是:將精瘦羊肉和生雞切成塊狀,加入南酒(黃酒)、花椒、鹵……
9.水晶海參
水晶海參是采用冷凍製作工藝,製做成的一種別具一格的創新菜肴。其製作方法是,先將水發海參片成抹刀片,用高湯汆過後,放在配有豬肘肉、雞腿肉和蔥、薑、花椒、料酒、鹽等配料的高湯中,慢火煨40分鍾後,取出放碗中。再將高湯、料酒、味精、凍粉用慢火化好的汁,澆在擺好的海參上,放入冰箱冷凍。食用時取出扣入盤中,將……
10.銅響器
銅響器銅響器產於周村區。有100餘種規格。產品一向以“發音洪亮,圓潤清脆,音質純正,音響持久,堅實耐用”而享譽。已有200餘年生產曆史。
三、周村小吃?
1、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因產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源於漢代,成於晚清,是山東省名優特產之一。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工藝製作而成。製成後,薄如秋葉,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2、周村煮鍋
周村煮鍋是山東淄博漢族風味小吃之一。1910年左右由周村三星廟前徐方明、鎮西橋李六所創始。當時煮鍋比較簡單,設一直徑約120厘米中間有孔的圓木盤,砂鍋放在中間孔內,鍋底點火。顧客圍坐四周,把自己選好的菜肴放入鍋內燙熱取出,放在自己碗裏,鍋內老湯隨意喝。因味美可口、經濟實惠而深受歡迎。
3、五香羊肉
周村五香羊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與豆腐一起煮湯,叫羊肉燉豆腐,兩種吃法都有獨特的香味。遠聞清香,近聞不疆,味美清口,鹹淡適中,不僅是老少鹹宜的肉食品,且營養豐富,同時也是風味獨特的冬令上等酒肴,在周村,做五香羊肉最正宗的地方是下河,隻有早上才有得買,是周村人民上好的早餐佳肴,到上午10點鍾之後想買到羊肉已經不容易了。在淄博,其他區縣的人都沒有口福每天享受五香羊肉,屬於正宗的周村製造。
4、周村朱家牛肉燴餅
是在燴餅中加了大塊大塊的清燉的牛肉塊,吃起來過癮。還使用清燉牛肉湯作為高湯,使湯汁更加鮮美可口。
5、王村黃酒
主要以精選紅穀米為原料,用特殊的製作方法發酵陳釀而成. 酒液呈棕色,氣味甘甜芬芳,館厚柔和,常飲此酒有舒筋活血,滋陰補腎,祛風除濕,促進新陳代謝之功能。
6、萌山湖白蓮藕
萌山湖白蓮藕是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萌水鎮的特產。萌山湖牌白蓮藕被市政府認定為“淄博名優蔬菜產品”,“萌山湖”牌白蓮蓮藕獲得國家級有機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認證。
四、周村曆史?
《左傳.昭公十年》記載,陳桓子把齊公子周安排在周村城西的夫於邑(一說夫於就是於陵),其後以周為姓,後來形成村莊,稱為周村。
周村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於陵邑,自古商業發達,明朝嘉靖年間已有“周村店”稱謂,明末清初開始走向繁榮。
蒲鬆齡在《聊齋誌異》中曾這樣描繪:“康熙乙亥間,周村商賈雲集,趁墟者,車馬輻輳”。
1775年,乾隆南巡時曾來過周村,並禦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與省府濟南、濰縣(今濰坊)同時被清政府批準為自開之商埠後,商業更加繁榮,“日進鬥金”,“駕乎省垣之上”,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商業街市作為周村商業興旺發達的曆史見證至今保留完好。
五、周村和平村拆嗎?
暫時不會拆,但是如果政府規劃用地,就肯定會被拆
六、周村的村名來曆?
周村的周姓來源很早,《左傳.昭公十年》中陳桓子把齊公子周安排在周村城西的夫於邑(一說夫於就是於陵),其後以周為姓,故周村一帶周姓為大姓,以周姓聚居的村莊也比較多。
七、周村古稱?
周村古鎮旱碼頭原名周村古商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位於山東省中部,屬山東省淄博市轄區之一。
周村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於陵邑,自古商業發達,明朝嘉靖年間已有“周村店”稱謂,明末清初開始走向繁榮。蒲鬆齡在《聊齋誌異》中曾這樣描繪:“康熙乙亥間,周村商賈雲集,趁墟者,車馬輻輳”。1775年,乾隆南巡時曾來過周村,並禦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與省府濟南、濰縣(今濰坊)同時被清政府批準為自開之商埠後,商業更加繁榮,“日進鬥金”,“駕乎省垣之上”,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商業街市作為周村商業興旺發達的曆史見證至今保留完好。
八、周村的來曆?
周村被譽為“絲綢之鄉”。絲綢生產可以追溯到漢代,具有悠久的曆史 。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已經初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植桑養蠶也已成為鄉民的主要產業。方圓百餘裏內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每於夏季,絲市極盛”。周村因此而聞名國內外。“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桑;步步皆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地描繪出當時周村的繁榮景象。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周村發展成為山東絲綢業的中心。 清末到民國初期,周村織綢木機就達2000餘台。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周村的織綢機械達1.4萬台,所產綾羅綢緞多達三十幾個品種。1936年出版《現代本國地圖》介紹,“周村絲織業之盛,所織絹、綢、綾之屬,稱山東第一”。現周村已成為全國12個絲綢出口生產地之一。生產品種80餘個,出口品種20餘個,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村絲綢業開始規模生產,初步形成了繅絲、絲織、印染的絲綢工業體係,並設有絲綢研究所和絲綢學校。絲綢行業職工達7800餘人,繅絲、絲織、印染機械近1500台,年產絲綢1250萬公尺,品種達到60個。以真絲為主的高檔產品迅速增加,花色品種發展到近百個。如和服綢、電力紡、人絲羽紗、新華綢、美麗綢、柳葉綢、提花被麵等都是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綢抗折性好,富有彈性,組織縝密,光澤柔和,手感豐滿,彈而不硬,軟而不紕,穿著舒適。銷售日本多年,長盛不衰。線綈被麵、真絲被麵和軟緞被麵,花形大方、色澤鮮豔、質地堅韌。高檔被麵軟緞的原料是桑蠶絲和人造絲,質地細膩,緞紋緊密,柔軟而富有彈性。除滿足國內需要外,還暢銷於泰國、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九、周村找工作?
到網上登記一下,很快就會有合適的,比如同城啊,拉鉤啊這些網。
十、周村牛肉做法?
牛腱子肉1000克,辣椒20克
香菜10克,植物油15克
料酒15克,大蒜(白皮)20克
鹽35克,香油10克,花椒5克
大蔥15克,薑10克
步驟:
1、牛肉用清水浸泡2小時後,漂洗後再浸泡一下,出盡血水備用。
2、牛肉改刀成大塊,用花椒,鹽醃製幾個小時。醃前在肉上用尖頭筷戳一些洞,以便入味,紅辣椒切絲。香菜切3.3厘米段。大蒜頭剝皮剁成蒜泥。
3、鍋內加水,放入牛肉,燒開,除去血汙,撈出洗淨,鍋換水,投入焯過水的牛肉,燒沸後撇去浮沫,下黃酒,蔥,薑,改用小火慢慢燜煮,待牛肉酥軟時撈出,切成長3.5厘米左右的條。
4、另起鍋,下生油燒熱,煸辣椒,蒜泥,起香後倒入部分原湯,放鹽適量,離火投入牛肉條浸製,湯稍冷卻後,撒入香菜段。食用時撈出裝盤,拌以香油,紅辣椒,香菜段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