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區別?
一、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區別?
區別:
行為文化,指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的積澱,體現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取向,受製度的約束和導向。
精神文化,則是指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持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形態的集合。
二、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區別?
從文化生活到精神生活
而文化生活就不同了,它必須具有文化(包括文藝、文娛)性質,至少要做到看看書、讀讀文藝作品、寫一點兒什麼(包括寫字、畫畫、寫文章)才成。
於是認為精神生活上升到文化生活,才算是品位上的提高。 這話粗聽起來也對,但細想起來就未必真有道理。因為讀讀書、練練書法、搞點繪畫、寫點詩文固然可以算是文化生活,但未必真能達到精神生活的品位。
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的頭一個要素是精神,若是沒有或缺少起碼較高尚一點兒的精神,連舞文弄墨的趣味都是低下的,讀多少高深的書、畫多少漂亮的畫、寫多少火爆詩文又有什麼用?又豈能叫作具有較高的精神品位?
說來說去,精神本身的質量至為重要,比精神生活精神文明都關鍵。若是精神生活隻是變成了一種活動,精神文明隻是變成了一種對行為的鍍金或粉飾,全然不理會自己的心術正不正,或社會風氣的清不清,甚而將“文明”當成一種炒作,當成一種商品,這樣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都注定是劣質的。
三、如何區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既然要區分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那麼就一定要知道何為物質文化,又何為精神文化。
物質文化是具現化的,就是反映在現實之中的,包括的東西比較真實,比如“舞獅”這種動態的,“明清故宮”這種固態的。
物質文化大多數是被人為直接創造出來的,也有天然就組成的,比如“三清山”風景區,這個地方其實是大自然給予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往往承擔著不一樣的意義,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所衍生出來的文化,涵蓋了人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麵麵。
精神文化是一種擬態的,盡管在現實之中也是具現化,但是作用是讓人去體悟的,會比物質文化相對來說更縹緲。
在新世紀的國民來說,物質上的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大多數開始追求精神層麵的提升,這個精神的提升,就涉及到了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相對而言,是人類意識與世界客觀規律碰撞形成的,是由於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
精神文化往往具有高等的價值導向,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本書,很大情況之下是引導走向哲學的範疇,這就是一種高等的精神文化引導。
精神文化相對物質文化來說,更加的注重個人的領悟,物質文化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直接創造,比如“萬裏長城”等等;但是精神文化,隻能由一個人甚至一群人乃至所有人去總結,去分析出結果,用最真理的規律來提升精神世界。
“社會主義道路”何嚐不是精神文化的體現,是中國曆經困難總結出來的,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條道路,這就是國家層麵上的精神文化。
所以物質以及精神文化的區分,就在於一個是“身體,”一個是“大腦”的區別;一個在外行動,一個在內控製中樞,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四、敦煌文化的精神和理念?
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鎮,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北塞山,東峙三危山。敦煌,也恰好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
莫高窟,意為開鑿於沙漠高處的石窟,也稱“千佛洞”。在梵文中,“莫高”有佛教中解脫之意,讓這個名字更添神秘的意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曆自4至14世紀連續開窟造像,形成南北長1000多米的石窟群,集建築、彩塑、壁畫於一體,在中國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莫高窟是世界上曆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評價說,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係、影響深遠的文化體係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這四個文化體係彙流的地方隻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莫高窟
莫高窟分南北兩區,存有塑像、壁畫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區,現存洞窟492個,塑像2000餘尊,壁畫4.5萬平方米以及木構建築5座;北區則是僧侶修行、居住、瘞埋的場所,有洞窟遺址243個。
第323窟據推測開鑿於初唐,北壁繪有《張騫出使西域》。畫麵中漢武帝騎在馬上,群臣持傘蓋相隨與張騫告別。這是最早的一幅張騫出使西域圖,是研究絲綢之路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極為珍貴的形象資料。南壁中央留有一片空白,這是1924年該處壁畫被美國人蘭登·華爾納(Langdon warner)用化學膠布粘走後留下的痕跡。該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
第16-17號洞窟,又名藏經洞。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5月26日,王圓籙道士在清理流沙時,偶然發現了這座隱室。據考證,藏經洞開鑿於晚唐,這裏所藏的經卷文書共計五萬餘卷,其中90%是宗教典籍,還有10%涉獵天文、地理、曆史、政治、軍事、醫學、藝術、文學等方麵。
敦煌研究院
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等一批國外探險家來到敦煌莫高窟,盜走大量經卷文書。藏經洞五萬餘卷經卷文書中,中國保存下來的隻有一萬多件的殘卷,其餘均分布在英、法、俄等國。
藏經洞文物的發現意義重大,與殷墟甲骨、明清內閣檔案大庫、居延漢簡一起被稱為20世紀中國古文獻的四大發現。這些文獻為正史提供佐證,為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古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被稱為打開世界中世紀曆史的鑰匙。而散落在各國的文獻和文物也引發了對莫高窟的世界性研究,形成敦煌學。
除了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還對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進行綜合管理和研究。它是我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最多、跨區域範圍最廣的文博管理機構,是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
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長常書鴻,他促成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成立,被譽為“敦煌守護神”。
敦煌和酒泉
莫高窟所在的敦煌,如今是酒泉所轄的七個區縣市之一。曆史上它曾與酒泉並列“河西四郡”之一(另兩個是武威和張掖)。
敦煌名字的由來,一種說法是“敦,大也。煌,盛也。”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曾被稱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乃至有“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的說法。
酒泉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後來,酒泉又稱肅州,這也是“甘肅”省名中的“肅”字的由來(“甘”字則來自於被稱為甘州的張掖)。酒泉不僅是敦煌藝術的故鄉、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也是現代航天的搖籃。
五、什麼是牛仔精神?
牛仔精神是西進運動之後,西部荒野上那些勇於奮鬥、為開發西部做出過極大貢獻的先驅者。
以吃苦、耐勞、勇敢、自由為核心的牛仔精神,也是早期美國精神的一種體現。
如果要從留下眾多精彩故事的西部牛仔裏選出最有名、最傳奇的一位,那麼就非水牛比爾莫屬了。而他的經曆,和美國西部曆史存在過的一條很短命、但影響力又極大的路有關,這就是驛馬快信之路。
六、西域文化精神?
1、包容開放,多元共生。
西域地區是典型的文明交彙地,農耕、遊牧與商業文明同時存在。“絲綢之路”上長期的商旅往來、出使求法,不同的生活習俗、生產方式、宗教信仰、語言,使得人們不僅不固步自封,而且能夠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廣泛吸收各民族的文明,西域文化由此呈現出鮮明的多元特征。
2、自信豪邁 大氣磅礴
“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公務往來是唐詩的重要題材之一。圍繞著慰邊、和蕃、出使、入幕、還朝、歸鄉等,唐朝詩人寫下了大量的贈別、留別、邊塞詩。
3、平等務實 互惠互利
盛唐流行“胡”風。唐人思想開放,能接納其他的文化,“胡”在唐朝幾乎是無處不在。除了慣見的“交往的頻繁”、“心態的開放”等解釋外,這其中還有西域文化自身的原因。
七、亞文化精神?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八、土豆文化精神?
土豆源遠流長是華夏5000年文明得以保存的關鍵,如果沒有他早就餓死了。它的產量是非常高的,土豆一挖一麻袋。
九、奧迪精神文化?
奧迪的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 是一汽-大眾奉行“競爭、和諧、創新、發展”的精神 學習是人員素質提高的源動力,超強的學習能力可以適應各種環 境變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創新能使管理不斷的向深層次發展。
十、天道精神文化?
天道精神文化指天道精神包含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方麵天道是指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是唯物主義的
天道精神文化的另一方麵天道是指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神的意誌,這是唯心主義的。唯物與唯心的結合就是二元論。
天道精神文化是中國哲學術語,原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現象和過程,唯心主義者認為天體運行是神的意誌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