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的起源與發展?
加油,字麵上的意思是給運作的機器或是車子之類的添加燃料油或加入潤滑油。更廣泛的用法是對別人的鼓勵與支持,給別人一種鼓勵或是動力,是生活中最為常用的一個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說法。
【加油的由來】
二〇〇八年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各國的啦啦隊或呼喊自己的國名,或唱歌,或用各種方式製造聲響。而中國人整齊幹脆的 “加油”聲不但別具一格,而且往往成為賽場上的主旋律。這讓驚奇和讚賞不已的外國記者和遊客忍不住問這兩個音節是什麼意思,得到回答後卻眼晴瞪得更圓了:“運動員比賽跟滿大街的加油站有什麼關係啊?”,而我們也隻能“好言相勸”道“沒有關係啦”——真是越問越糊塗。說到底,連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所熱衷的口號是從哪裏來的。
“加油”一詞做為給人鼓勁的口號,它最初的意思究竟是什麼呢?我在網上找了一遍,發現有很多解釋,可以歸為三類:一是給機器加燃油的意思,其中最貼切的是踩油門兒;二是往飯菜裏或油燈裏火把上加油的意思;三是往傳統或現代的機械上加潤滑油的意思。
這些解釋好象都說得通,又似乎都有些勉強。“加油”一詞外國人是不用的,所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首次汽車拉力賽上(出自恩佐·法拉利之口,意思是給油箱加油)的說法顯然不可信,盡管它一度甚囂塵上。不提外國人,如果它是緣於給機動車加油,那麼由於機動車在中國普及得晚,這個意思的引伸又很形象,想必大家對這個詞的來曆就不會各編各的故事了。其它的解釋都不夠直接,未免扯遠了。
其實,“加油”一詞本是勞動號子——是中國人在榨油時喊的勞動號子。傳統的榨油工藝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茶籽等原料經烘烤、碾、蒸後做成餅,把多個餅豎起來橫排碼放到木製的榨槽內,再一根根地往槽的右側(或兩頭)加木楔。但是加楔是個力氣活,一般要幾個人抓住繩子、錘把或抱住錘身,有點兒象撞鍾一樣,用懸吊的石錘或木錘向前撞擊木楔。於是大家或掌錘的在這時就會喊號子,如“一二三,加油”、“加油,咳哚哚”之類。“加”既是指加木楔,也是指同時出油的增加;“加油”應該是“增加出油”的意思,而不是其它所有解釋中“添加用油”的意思。撞油號子因時而遷因地而異,再加上“添加用油”在理解字麵意思時的先入為主,所以“加油”一詞一離開榨油坊,其原意就讓人忘掉,猜想起來也就莫衷一是了。
別忘了:這運動場上的助威號子,在從油坊裏移植出來以前,原原本本就是助威號子啊。在這簡潔、熱烈又響亮的叫喊聲裏,延續著中國勞動人民的豎毅、純樸、歡快與協同。這才是勞動號子:鼓勁就是鼓勁,加油就是加油,不是比喻,不是引伸,沒有什麼拐彎抹角。試問“添加”什麼“用油”,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呢?看來人們的猜測都適得其反地陷入了誤區,所以總顯得蒼白無力。
這就是你的真實身份,“加油”——這個在老外眼中最牛的“中國元素”,這個使國人和洋人都迷惑的字眼兒,這個在二〇〇八年汶川救災中和北京奧運會上讓世界感動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