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漸變是什麼工藝?

2023-04-18 牛仔褲

牛仔漸變是什麼工藝?

牛仔漸變是屬於水洗工藝。

生產工藝 牛仔新品種及其生產工藝

隨著牛仔布工業的發展,牛仔布的外延在不斷擴大,已從傳統的靛藍粗斜紋布擴展到有多種顏色、多種原料、多種風格的麵料,穿著也逐漸時裝化,並且後整理也花樣繁多,水洗、石磨、漂染、燙金,新品種不斷湧現。近年來,市場需求的拉動使牛仔產品向高檔化、個性化、功能化、時尚化方向發展,湧現了一批牛仔新品種。

Denims have witnessed constant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evolv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igo coarse drill denims to the varied categories nowadays with compound colors, materials and styles. The finishing of denims was also undergoing fast development, rinsing, stone washing, bleaching dyeing, gilding and etc. The market demand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denims to be more personalized, functionalized, fashionable and high-end oriented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denim types.

牛仔麵料以其時尚、耐用、舒適、易打理等特點而受到人們青睞,曆經百年不衰,創造了“百年時尚”的神話。傳統牛仔布是指以純棉靛藍染色的經紗與本色的緯紗,采用 3 上 1 下的右斜紋組織交織而成的粗支斜紋布。其要點是原料 DD 純棉,組織 DD 斜紋,顏色 DD 靛藍,特征 DD紗粗布厚。隨著牛仔布工業的發展,牛仔布的外延在不此迅租斷擴大,已從傳統的靛藍粗斜紋布擴展到有多種顏色、多種原料、多種風格的麵料,穿著也逐漸時裝化,並且後整理也花樣繁多,水洗、石磨、漂染、燙金,新品種不斷湧現。近年來,市場需求的拉動使牛仔產品向高檔化、個性化、功能化、時尚化方向發展,湧現了一批牛仔新品種。

1Tencel® 牛仔布

Tencel® 纖維同時兼有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的優點:既具有棉纖維的自然舒適性,又具有粘膠纖維優良的懸垂飄逸性和滌綸的高強度、真絲般柔軟的手感和優雅的光澤,可生產高檔的牛仔服裝麵料。Tencel® 牛仔布的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Tencel® 紗線的斷裂強度較大,但紗線的斷裂伸長率卻較小,在製定工藝路線時應著重保持Tencel® 紗線的彈性,保持其伸長。

1.1絡筒

Tencel® 紗線的延伸性小,為防止紗線的彈性損失,在保證筒子的卷繞密度、成形良好的前提下,絡筒張力應偏小掌握,絡紗張力控製在紗線斷裂強力的 10% ~ 12% 比較合適,絡筒速度也不宜過高。Tencel® 紗線較光滑,對紗線結頭質量要求較高,若結頭不牢固,在後麵的織造和後整理過程中易產生相對滑移而脫結,降低織造效率,甚至布麵出現破洞。采用結頭強度大的自緊結,有條件的最好采用無結頭紗線。主要工藝參數如下:機型1332M,絡紗速度 400m/min,張力圈重量 5 g,紗線線密度 28 tex。

1.2整經

采用“小張力、保伸長、保彈性”的工藝原則,整經張力不宜過大,適中為宜;控製整經伸長率在 0.9% 左右,以降低斷頭率;同時要盡量減小上、下層經紗和前、後排經紗的張力差異,保證片紗張力均勻。為保證全幅經紗張力均勻,采用集體換森兆筒。整經工藝參數如下:機型GA121型,紗線線密度 28 tex,整經線速昌臘度 400 m/min,整經張力 30 cN/根。

1.3 漿染

采用漿染聯合機。工藝流程為Tencel® 紗線 → 前處理→ 染色氧化 → 水洗後處理 → 預烘 → 漿紗 → 烘幹 → 分絞 → 卷取。

1.3.1染色槽染液配方(表 1)

1.3.3漿紗

Tencel® 紗線單紗強力高、斷裂伸長率小、毛羽多而長,上漿應以貼伏毛羽為主,增強為輔,貫徹“小張力、保伸長、貼伏毛羽”的原則,使紗線表麵形成一層完整的漿膜,貼伏毛羽,保持紗線的彈性伸長。漿料配方見表 3。

漿紗工藝參數:漿槽溫度 95 ℃,漿槽粘度 9 s,含固量 14%,上漿率 10.5%,車速 20 m/min。

1.4織造

由於Tencel® 纖維表麵光滑,抱合力差,織造過程中經紗與停經片、綜絲、鋼筘的摩擦頻繁,紗線在綜絲眼中位移較大,故要求停經片、綜絲眼、鋼筘表麵光滑,無毛刺,避免紗線刮毛。

機型:意大利天馬Super Excel。工藝參數:後梁高度+3.5刻度,停經架高度 80 mm,開口時間 30°,綜平時間315°,經紗張力 350 kg。Tencel® 紗線不適宜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織造,相對濕度應偏小掌握為好:溫度控製為 25 ~28 ℃,相對濕度控製在 75% ~ 80% 左右。在保證開口清晰、織造能正常進行的情況下,經紗張力宜偏小掌握。

1.5 後整理

主要的後整理工藝流程:坯布 → 燒毛 → 退漿 → 拉斜(整緯)→ 預烘 → 橡毯預縮 → 呢毯烘燥 → 成品檢驗 →成包。

下機坯布最好存放一段時間以釋放內應力,再進行後整理,防止產生卷邊、折痕。存放時間不宜太長,如有條件,最好能卷筒存放。折疊存放時應防止產生永久的死痕。預縮整理後的布也應盡量減少在車輛上的折疊存放時間,以防產生無法消除的死痕。整緯拉斜 6 ~ 8 cm,預縮率 12.5%。

2金銀絲閃光牛仔布

金銀絲閃光牛仔布是將金銀絲按照一定的工藝要求巧妙地織入牛仔布中,利用金銀絲增加閃亮點,布麵金星、銀星亮閃,使牛仔布產生富貴華麗的感覺。與傳統牛仔麵料相比,它時尚、動感,其閃亮的效果深受年輕消費者青睞。傳統金銀絲是利用真空噴鍍的方法,在高聚物膜材(滌綸薄膜或錦綸薄膜)的表麵真空鍍鋁或真空鍍銀,再上保護層和上色,最後經切割而成;或是由錦綸與金銀絲或反光絲撚合而成。

金銀絲的化學性質很不穩定,不能像普通纖維那樣使用,在染漿、織造、後整理等工序都與傳統牛仔麵料生產有不同之處。使用前應先清楚金銀絲所能承受的張力、拉力大小以及溫度、酸堿度對它的影響,各種助劑對銀粉的脫落是否有影響等。

金銀絲可在經向或緯向采用。若在經向加入金銀絲,最好采用合股色紗,與普通紗線按一定比例搭配,形成經向條狀金銀彩。但因大多數金銀絲不耐酸堿,經紗的染漿工序生產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大多數金銀絲牛仔布采用在緯向加入金銀絲,以減小生產難度,降低成本,並能達到與經向金銀絲牛仔布相同的布麵效果。生產時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織物組織、與普通紗線的不同配比,來獲得不同的布麵效果和風格特征。

金銀絲的添加會增加織物與皮膚接觸的刺癢感,可通過織物組織的選擇及紗線細度的選擇來減少刺癢感。如組織選用如 3/1 斜紋和 2/1 斜紋、稍細的金銀絲紗線可改善金銀絲牛仔布對皮膚的刺癢感。

2.1工藝流程

2.2生產技術難點及措施

2.2.1生產技術難點分析

(1)金銀絲在生產過程中若受到較大的拉伸或者摩擦,如緯紗通道不光滑、不通暢,張力調節不當等,會導致金屬膜鍍層剝落,造成斷經斷絲假象,頻繁出現緯停空關車、斷緯、百腳等一係列質量問題,生產效率低下;

(2)金銀絲容易斷裂,織造浪費較大;

(3)打緯時張力較難控製;

(4)金銀線的化學性能不穩定,大多數金銀線中的鋁膜不耐堿,銀膜不耐酸,銀膜接觸硫化物會發黑,後整理工藝不同於普通織物。

2.2.2生產技術措施

針對金銀絲在受到拉伸或摩擦時金粉銀粉容易脫落的現象,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控製各工序,減少金屬膜鍍層脫落。紗線在退繞過程中,認真調節好張力片張力,盡可能減小金銀絲的拉伸,張力偏小為宜;車速不宜過快,可減少金銀絲與張力片及其所通過的通道的摩擦,通道保持光潔,使金銀絲不過度拉緊,金屬膜不受破壞,保證金銀絲質量。

金銀絲牛仔品種因金銀絲的化學性能不穩定,在確定後整理工序時應注意各工序對金銀絲脫落有無影響。同時,應提高麵料的手感,解決對皮膚的刺癢感。常規的後整理工序包括燒毛、退漿、拉斜、柔軟、定形、預縮。金銀絲中的鋁膜不耐堿,銀膜不耐酸,銀膜接觸硫化物會發黑,金銀絲牛仔布不能進行絲光。

3 T � 400彈力牛仔布

氨綸彈力牛仔織物的主要弱點和不足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麵。

(1)生產難度大,織物在織造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緯彎過大和織物卷邊、折皺問題。

(2)在印染後整理加工中因氨綸怕氯漂,不好定形。

(3)後整理成布質量指標難以控製,預縮整理時極易卷邊,產生大量卷邊壞布;門幅波動大,差異最大可達 10 cm左右,給服裝廠的批量加工帶來較大困難;縮水率不穩定,波動較大,難以控製在 15% 以內的標準中。

(4)彈性不穩定,不好打理,容易起泡;彈性太大、穿著發悶。

Invista(英威達)公司推出的複合聚酯彈性纖維T � 400,針對萊卡® 纖維在應用中受到一定的限製研製而成,它克服了氨綸彈力織物的缺點,使織物不僅具有很好的彈性,有很好的尺寸穩定性,衣物穿著舒適、易打理,而且在加工過程中比較容易控製,不像萊卡® 織物那樣易形成卷邊和折皺。染色後整理也比氨綸牛仔織物簡單,成本低;成衣整理可以繡花、可以破洞,形成獨特的風格,大大豐富了牛仔布的品種。用T � 400纖維製成的服裝耐洗滌,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經向收縮率不超過 3.3%,緯向收縮率不超過 2.5%。

3.1 T � 400聚酯纖維及其性能特征

T � 400纖維具有優良的彈性回複性及良好的化學穩定性、染色性與柔軟的手感、平滑的外觀,可與滌綸兼容,耐洗滌、漂白、石磨洗、紫外線照射、耐氯。

T � 400纖維應用於牛仔服裝,給牛仔布帶來全新的外觀風格、優良的彈性和舒適的服用性能。T � 400具有抗氯性能,能經受普通彈力牛仔布不能采用的漂白和洗滌條件:噴砂、軋堿、絲光、仿古整理、毛須處理等都可采用,給服裝帶來不同的外觀效果;具有舒適的微彈,穿著貼身合體,運動時伸展自如;手感柔軟,質地輕滑,改變了傳統牛仔粗糙、厚實、僵硬的感覺,特別適合追求時尚的年輕女性對款式、性感和舒適感的多重要求,也符合了男士對款式寬鬆自由無拘束的追求;具有排濕透氣性,即使是盛夏穿著,也沒有燥熱的感覺,打破了牛仔服裝更適合春季和秋季穿著的概念。可以說,T � 400牛仔麵料同時具有棉的舒適、麻的清涼和滌綸的防皺快幹。

利用T � 400可生產緯彈牛仔布和四麵彈(雙彈)牛仔布。四麵彈牛仔布改善了緯彈織物經向彈力不足的缺點,其手感柔軟、伸張自如、不折不皺、色澤柔和,服用性、舒適性較單向彈力牛仔布更好。用四麵彈牛仔布製成的服裝合身、貼體、線條流暢、美觀大方、穿著舒適。

3.2 產品規格

目前市麵上生產的彈力牛仔布主要是緯彈牛仔布,由於經彈織物對加工技術、加工設備的要求均明顯高於緯彈織物,使經彈織物成為目前織物生產的難點之一。然而,從力學舒適性的角度看,活動時人體縱向拉伸力和拉伸幅度均明顯高於橫向,織物的經向彈性對人體的力學舒適性將更為重要,因此開發經彈和全彈織物是彈力織物生產的發展方向。緯彈牛仔布和四麵彈(經緯雙彈)牛仔布的規格見表 4。

3.3生產注意事項

對T � 400緯彈係列牛仔布來說,其生產難度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若緯紗選用T � 400裸絲,因長絲受外載拉力碰撞時,極易造成脫絲,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把質量,及時調整設備狀態,最大限度保證成品布無脫絲現象。

相對緯彈牛仔布,經彈牛仔布的生產難度較大,生產過程不易控製,容易出現經縮、張力不勻等疵點。因此,經分析研究後可從以下幾點著手改進。

(1)整經:必須嚴格控製整經張力,力求做到張力均勻一致。適當加大經紗張力,使經軸緊度和平整度保持良好,有利於後道工序進行。車速不宜太快,稍低於常規品種。整經時盡量使經紗伸直,在生頭操作時要防止因經紗回縮造成經紗張力不勻。為此,在空軸上引紗時要用膠粘帶將紗線粘牢在軸上再開車正常卷繞;滿軸落軸前用兩道膠粘帶粘固紗線:一道在落軸前約 2 m處,最末一道在經紗的頭端,並將最後一道膠粘帶牢牢固定在經軸邊盤上,防止經紗頭端回縮。下軸後將經紗分區打結,固定在帶尼龍毛刷的板上,防止經紗回縮。

(2)穿綜過筘:2 上 1 下右斜紋地組織穿 1、2、3、4、5、6,邊組織的經緯交織次數應接近布身,采用 2 上 2 下 1 上 1 下變化平紋組織。操作時要注意控製經紗的彈性回縮,邊穿邊固定,穿好軸後盡快上機。

(3)織造:在噴氣織機上織造時應合理確定上機工藝參數,調節好主噴嘴和輔噴嘴的壓力,適當加大上機張力,廢邊紗夾持緯紗要牢固,防止緯縮、爛邊疵點,保持經紗通道光滑無毛刺。

3.4 後整理

3.4.1工藝流程

坯布翻縫 → 燒毛 → 退漿 → 絲光 → 拉幅定形 → 預縮。

3.4.2工藝措施

(1)燒毛:采用德國燒毛機進行二正一反,車速為 120 ~ 130 m/min,燒毛等級可達到 4 級以上。在燒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燒毛工藝的控製,不能過燒,否則織物強力損傷過大,特別是緯向強力。

(2)T � 400與棉交織物不能用強堿長時間高溫處理,否則會損傷纖維的彈力,故采用酶退漿效果較好。

(3)絲光有利於改善織物的光澤,使牛仔布表麵平整、反光均勻,絲光NaOH濃度為 190 ~ 200 g/L。

(4)T � 400纖維定形溫度比萊卡® 織物低,萊卡® 織物的定形溫度為 195 ℃,而T � 400隻需 150 ℃,不僅節約能源,還給工藝的掌握控製帶來方便。經測試,定形溫度在 160 ℃之前,織物的彈性幾乎沒有影響;但溫度超過 160 ℃後,織物的彈性急劇下降。故定形溫度控製在 150 ~ 160 ℃之間,時間 30 s,以保證織物彈性。

(5)T � 400纖維織物具有吸濕排汗性能,在拉幅整理中選擇柔軟劑時,不要用拒水性的氨基矽油柔軟劑,應選擇親水性柔軟劑,以提高吸濕性能。

(6)為達到緯向 1% 的縮水率,拉幅後要做預縮整理,改善縮水和織物手感。

4輕薄型牛仔麵料

輕薄柔軟是當前牛仔麵料的一個流行趨勢。純棉輕薄型牛仔布以其粗獷中帶有幾分輕柔、飄逸、豐滿等獨特風格,使產品具有高檔感、實用性和時代感。適用於製作牛仔時裝,如高檔牛仔襯衫、牛仔裙、T恤、牛仔晚禮服等。

4.1織物規格(表 5)

4.3 整經

整經時要求張力適中,片紗張力均勻,減少紗線並頭、絞頭、浪頭,提高經軸好軸率。機型GA1201,整經工藝:速度 450 m/min,單紗動態張力 26 cN,張力配置 5.6 ~ 9.6 cN,經軸密度 0.6 g/cm3。

4.4 染漿工序

染漿工序質量直接影響織軸在織機上能否正常生產,影響織造效率的高低和布麵質量的好壞。因引紗路線長,紗線的彈性、強度損失較大,很容易發生經紗斷頭、絞頭、纏紗、撞筘等質量問題。針對這些特點,采用合理的工藝措施是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染漿設備為香港泰利染漿聯合機。

4.4.1染色

染色配方根據品種的色澤要求,采用染靛藍色,嚴格控製pH值和保險粉MV值,根據染色深度、上染的效果決定補充母液的多少,確保上色穩定,使染色最終達到要求。在染漿聯合機上染色及上漿時,後車經軸退繞采用較小的氣動壓力,控製紗線在濕區經過多道導輥及漿槽時的伸長,重點控製紗線幅寬,減小紗線的意外伸長。

染料母液配方:靛藍∶保險粉∶燒堿 = 1∶1.5∶1.2。環錠紡紗線結構是外層纖維較緊密,染料較難上染,故上染率可稍偏高掌握。染色工藝參數如表 6 所示。

4.4.2漿紗

對於細號精梳純棉股線,其強力已足夠滿足織造要求。但其毛羽較長,若控製不當,將在織造時起毛,經紗相互糾纏,開口不清,形成“三跳”疵點,甚至出現棉球,因而上漿采用先重後輕的工藝,以被覆為主,兼顧滲透。配方選用低粘的氧化澱粉和PVA1799為主漿料,以保證經紗的上漿率和耐磨性,輔助漿料選用美國SEYDEL公司的PT漿和Sico �52D。PT是一種可溶於水、低粘的化學合成漿料,可以提高澱粉和PVA的混溶性,漿液細膩均勻,滲透性好,提高澱粉和PVA對紗線的粘附性,改善漿膜性能,幹分絞容易且不易產生毛羽。Sico � 52D是一種均勻白色的固體蠟片,60 ℃完全溶解,分散性好,可起到平滑、柔軟作用。漿料配方如表 7 所示。

漿後紗線增強率為 18%,漿紗減伸率為 36.5%。

4.5 織造

機型GAMMAX � 6 � X,圍繞提高織機效率、降低停台開車橫檔進行工藝設備調試並規範操作。工藝參數:後梁高度 +6,後梁深度 3,停經架高度 -1,開口時間 315°,送、接緯劍進出梭口時間:右側進劍 60°,出劍 300°,左側進劍 70°,出劍 305°;綜平時間 315°,上機張力 3.8 kN。同時加強車間溫濕度控製,溫度控製在 29 ℃左右,相對濕度控製在 75% 左右。

5塗層牛仔布

塗層牛仔麵料是近年流行的新品種。牛仔麵料經塗層整理後,或具有防水、防風、透氣等多種功能,或具有皮膜感,或立體感變強,或色彩變幻莫測,其效果是一般印染整理所難以達到的。經塗層整理的牛仔布,價格比普通整理的牛仔布貴約 30%,是高檔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牛仔品種。

5.1 幹法微孔透濕直接塗層(PA)

選用價格較便宜的聚丙烯酸酯類塗層劑PA � 3,塗層工藝如下。

(1)工藝配方

防水加工配方見表 8。

(2)工藝流程

前防水加工(一浸一軋)→ 烘幹(100 ~ 120 ℃)→ 軋光 → 塗布 → 烘幹(100 ~ 120 ℃)→ 後防水加工(二浸二軋)→ 烘幹(100 ~ 120 ℃)→ 焙烘(160 ℃,2 min)→ 成品。

5.2微隙透濕塗層(PU)

選用聚氨酯類塗層劑PU,塗層工藝如下。

(1)工藝配方

防水加工配方見表 10。

(2)工藝流程

前防水加工(一浸一軋)→ 烘幹(100 ~ 120 ℃)→ 塗層 → 烘幹(100 ~ 120 ℃)→ 後防水加工(二浸二軋)→ 烘幹(100 ~ 120 ℃)→ 焙烘(150 ℃,3 min)→ 成品。

5.3 亮粉塗層牛仔布

亮粉塗層整理使牛仔布表麵具有閃亮的金屬感,變幻莫測。其所用塗層膠是金粉漿、銀粉漿或其它色澤如紅、藍、綠、咖啡、七彩、熒光等亮粉漿。

亮粉塗層處方舉例見表 12。

6其它處理方法開發的新品種

采用特殊的染色或後整理工藝是開發牛仔新產品的有力手段。如在布麵或布底印花、布麵植絨、布底抓毛、白坯布麵印花,形成獨特風格。或設計成雙層牛仔,適合製作正反兩麵均可穿著的牛仔服。

參考文獻

[1]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製衣學係,服裝產品開發與營銷研究中心. 牛仔布生產與質量控製[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2] 陶雁華,朱秋涼. 天絲牛仔布的開發應用[J]. 染整科技,2001(5):39 � 41.

[3] 王紀良. 關於金銀絲彈力牛仔布的開發與探討[A]. 2007全國牛仔布行業年會論文集[C]. 2007.

[4] 白小靜,趙麗. 雙組分PTT和T400的對比[J]. 國際紡織導報,2005 (4):51

[5] 劉經平. 輕磅牛仔布的開發[A]. 2007年全國牛仔布行業年會論文集[C]. 2007.

[6] 劉濤.牛仔布的特殊塗層[A].2008廣東牛仔深加工技術創新研討會論文[C]. 2008.

[7] 相鷹,潘雪華. 天絲/棉/T-400牛仔布的生產與質量控製[A]. 2007全國牛仔布行業年會論文集[C]. 2007.

[8] 範恒勇,和寶鋼. 經緯向雙彈織物織造實踐[J]. 棉紡織技術,2004 (5):48 � 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