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低價,低價,真的是最好的營銷策略嗎?

2024-05-06 牛仔褲

曾經有一個業務員問老板:“市場上有一個小廠,價格很低,很難對付,怎麼辦?”老板反問道:“既然這家廠這麼厲害,為什麼一直是家小廠,而我們卻是大廠呢?”實際上,低價在市場上通常隻是扮演著“攪局”的角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對抗性競爭中,高價經常被低價攪得心煩意亂甚至膽戰心驚,但低價最終總是難敵高價,甚至在高價麵前一敗塗地。

我們經常發現:市場上銷量最差的商品,通常也是價格最低的商品。除非有絕對的成本優勢和產品結構優勢,低價不再是常規競爭手段,而是戰略競爭手段。在常規的價格競爭中,低價經常被有經驗的營銷者視為絕望者的“救命稻草”,而且往往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價打敗低價是市場的常態,低價打敗高價是個案。我們經常看到,低價決定了營銷的核心要素隻能是價格,因為低價無法支撐其他營銷活動。高價決定了它的營銷活動可以是豐富多樣的,這是由價格所產生的政策空間決定的。

很多人理解的是:高價是需要營銷活動來支撐的,而低價不需要,因為低價本身就是證明。我們經常看到,“裸價”上市基本上是失敗的。所謂“裸價”,就是價格到底,除此之外,沒有營銷費用。“裸價”上市的產品,除了上市之初可能在渠道引起一定影響之外,基本上很難在消費者中產生影響。

消費者的購買必須建立在他們對產品的認同基礎之上。這種認同源於包裝、價格、消費體驗、市場推廣、品牌傳播等。產品上市之後,除了包裝和價格的認同之外,其他認同方式都需要一定的營銷支持。而低價營銷舍棄了包裝、價格之外的所有環節,就等於放棄了品牌與消費者進一步關聯的渠道,造成品牌發展後勁不足。

活躍度比價格更容易引起消費者關注。低價產品往往是沉默的,高價產品往往是活躍的。在終端市場,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暢銷的產品往往並非價格最低的商品,也不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商品,而是市場表現最活躍的商品。

在終端市場,電動車銷售商眾多,品類也非常豐富,品牌認同度整體很高,誰的表現活躍,誰就更容易引起消費者關注,消費者關注度才是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品牌活躍度才是企業營銷的核心要素。

如愛瑪、雅迪、新日、綠源、立馬、台鈴這樣的頂尖品牌,及新大洲、淨原一類的品牌企業,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會保持甚至是加強營銷層麵的投入力度,從而提升自身品牌在終端市場的活躍度,為企業的逆勢發展奠定基礎。

低價營銷在企業前期拓張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卻無法維持品牌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消費者口碑的建立。

因此,“低價是最好的營銷”隻是部分企業唯利是圖的謊言,對這樣的品牌和企業,筆者還是奉勸消費者和經銷商切莫靠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