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圖韓羽賞析?
畫家韓羽的知名度不算“頂流”,但要提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三個和尚》,可謂廣為人知,高矮胖、紅黃藍三個和尚的造型設計者正是韓羽。上美還拍過一部與《三個和尚》風格近似的動畫片《超級肥皂》,造型設計也是他。
韓羽,1931年生人,山東聊城人,農家子弟,沒讀完中學便到店鋪學生意。18歲那年韓羽在廟會上布置宣傳畫,被臨清大眾教育館領導看中,一頭撞進了美術界。1950年代初,韓羽調河北工作,先後在邯鄲等地做報紙、雜誌的美編工作,也畫連環畫、漫畫,還在工藝美術學校做過教員。
1980年代,韓羽主持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務,並任中國美協理事、河北美協副主席。正是這個階段,韓羽的藝術生涯來到高峰,為上美做的兩部動畫片的人物設計,為老舍小說《離婚》繪製的插圖,為童話《大街上的龍》所繪的封麵,均斬獲獎項。
韓羽雖以漫畫成名,但現在為市場認可的是他的國畫與書法。他繪畫的戲曲人物和一派天真的書法作品,也成了各拍賣行的常客。而根據動畫設計而來的國畫《三個和尚》的偽作更是常見。
韓羽的才能除本行之外,還在寫文章上。雖說受正規教育不多,可文字醇厚、老辣,正與他的漫畫相類。他憑借雜文上的造詣,1997年以一部《韓羽雜文自選集》,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學獎雜文獎。
韓羽今年已經90歲,依舊筆耕不輟,在品讀齊白石畫作後,創作了50篇評點作品,總題為《我讀齊白石》。韓羽善作評點文字,評點過《水滸傳》《紅樓夢》,但評點同行前輩,又不同於文學作品,多了一份本色當行。
曆來研究齊白石的作品實在太多,理論家、畫家、文人均有高論。老舍筆下的齊白石使人欽佩,啟功先生寫齊白石,於闡發藝術見解之外,不乏老人生活中的逸事趣聞。隻要有心閱讀,對齊白石其人、其藝的了解,幾乎可以做到全方位無死角。
作為齊白石最後供職和收藏他作品最權威的北京畫院,更是設有“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出版有《齊白石研究》。側身眾多大家之中,兼涉畫文的韓羽評點起齊白石來有怎樣妙處?於是便有了北京畫院的展覽《會心不遠——韓羽讀齊白石》。
要想展現韓羽讀齊白石的文章,就要配合展覽齊白石的作品,韓羽品讀齊白石作品本就多有北京畫院所藏,即便涉及其他機構藏品,北京畫院也能拿出同題、類似作品。非如北京畫院收藏齊白石之富,其他美術館、博物館很難做到。
本次展覽一方麵以齊白石的畫作與韓羽的文字對照,畫作展牌上節選韓羽的評點文字,並附有二維碼,如想看更全的內容,可掃碼閱讀;另一方麵,是齊白石的作品與韓羽的畫作對照,同時展出韓羽繪畫、書法、手稿、出版物等,使觀者在了解評論者韓羽之外,對書畫家韓羽也可有所了解;第三重則是齊白石與韓羽人生經曆對照。
齊白石和韓羽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來自農村,都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都非科班出身,又均書畫兼長。兩人還都多才多藝,齊白石在書畫之外能作詩,特別是題畫詩為人稱道,韓羽則以雜文見長。二人文字均犀利而有洞察力,又見生活的趣味。兩人對鄉土都有著深深的眷戀,也都有對農村生活的準確把握,並樂於創作此類題材的作品。
齊白石於傳統文人士大夫情調之中,注入一股鄉間原力,寫出鄉間農人生活,繪出湘潭的田間風光,成就了他“紅花墨葉”的花鳥世界。韓羽筆下的瓜田雨絲、荒村野戲,一任其土,方成所謂“土法上馬”。
正是有如是許多相似之處,韓羽看齊白石更獨具隻眼。他評點齊白石從兩處著手,一是畫本身,一是由畫而來的人生感悟,亦可說是畫外之話或者弦外之音。
對於畫本身,韓羽本是畫家,比一般讀者體會更深。如對《柴筢》這幅作品的評點:“柴筢就器物講,應說‘簡單’;從繪畫講,又應說實不‘簡單’。看那彈性的筢柄,硬挺的筢齒,不同部位的不同質感,在顯示出畫中柴筢的‘簡單’中的‘複雜’。”
又如評論《稻束小雞》,“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畫,《稻束小雞》一畫中就有個半拉身子的小雞。且莫小瞧這小雞,雖然畫麵上已有了八九隻小雞,唯它才是這畫的‘畫眼’(詩有‘詩眼’,畫也有‘畫眼’)。”
評論《牡丹》時寫道,“利用‘形式感’畫出了不是‘大的牡丹花’,而是牡丹花的大。”評論《青蛙蝌蚪》,看出了“風檣陣馬”。
這些評論點出白石老人在繪畫技法上的高超,平平無奇又無甚美感的柴筢,在他筆下有了質感、軟硬和彈性。半隻小雞,所說的是構圖要點,如何尋找畫眼。大牡丹和“風檣陣馬”則由畫之法近於畫之道。
此外,韓羽還論述了畫麵與題款的關係等。一般觀眾雖也能感到哪些畫好哪些畫不好,但往往對為什麼這張好那張不好無法言說。看了韓羽的評論,便會有“原來如此”之感。
至於畫外之話,韓羽從齊白石畫作中產生了許多生活感悟。白石老人《夜讀圖》畫一童子伏案而睡,旁邊有書籍、筆硯、油燈,題曰“文章早廢書何味,不怪吾兒瞌睡多”。
隻看畫與題已很有趣味。韓羽回憶兒時在外公家,外公對他放任而隻督促小舅讀書的經曆。小舅因不能出去玩對他極羨慕,缺少玩伴的韓羽有時不免在院子裏大喊一聲“小舅念完了沒有”,鄉間兒童生活趣味躍然紙上。
評著名的《人罵我 我也罵人》時,寫道,“用老百姓的話說,學會不生氣,再學氣死人。齊白石也有過不舒心的事,也受過氣,也鬥過氣。他的招數,不是‘取瑟而歌’,更幹脆,拿起畫筆直戳:‘人罵我,我也罵人!’”一句“用老百姓的話說”真是痛快。
布展者也小小戲謔了一下,把白石老人著名的侍女背影圖展了出來,這幅畫背後老人和王夢白的筆墨官司雖然是畫家鬥技,恐怕暗中也沒少動氣,不過老人也實實在在用筆懟了回去。
這一篇篇不長的文章,被韓羽用他獨有的天真筆體,工整地寫在四百格稿紙上,又呈現在觀者麵前。
展中有一張韓羽的《聽雨圖》,畫麵中部是一間草棚,孩童支頤而臥,畫麵下部紛雜的色塊仿佛是點點浮萍,漫天雨絲飄落。萬物並作,吾以觀複,這蒼茫天地間隻有我在與古今萬物溝通。這裏麵所含的是一個望百老人的人生感悟和境界,他正是用這樣的狀態與另一位老人的作品溝通。
韓羽與白石老人的相通不是繪畫題材、表現方式或者樣式的相同,是精神上、看法上的。白石老人花鳥、人物、山水都涉獵,韓羽則側重人物,其中又以戲曲人物見長。白石老人畫作有南方的潤澤,韓羽則多北方鄉間的塵土。兩人都創新,白石老人是站在傳統繪畫角度的突破,韓羽則多了現代意識的自覺,如黃苗子所言“土極而洋到了家”,也似張仃的“畢加索加城隍廟”。
白石老人和韓羽又都有廣泛影響。齊派畫法絕對是當代花鳥繪畫的主流,許多追求天真、稚拙、鄉土的畫家也在借鑒韓羽的書畫。齊老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黃苗子評價韓羽“不能無一,不能有二”。
許多因循技法的畫壇後來者,並不能真正繼承領悟兩位老人的藝術,隻在畫壇上添了許多粗野無神采的花鳥和髒兮兮亂糟糟的鄉村。對於這些畫者,韓羽的另一個意義,是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習、吸收前輩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