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科普書籍值得推薦呢?
1.天文學類:《大眾天文學》(完全可以當一本小說)
2.數學類:《普林斯頓數學指南》(同不要深究,第三卷可當一本小說),《什麼是數學》(適合高考完的學生看看,是較高的一本銜接課本)
3.物理學類:《費恩曼物理學講義》(如果不讀物理的千萬不要深究),《尼爾斯-玻爾集》(了解量子力學的曆史,基本上就是哥本哈根學派曆史的記載,其中的公式不必深究)
ps:物理類科普特別之多,還有相對論,時間簡史這一類,不過一個人精力有限,就不一一推薦了。
4.社會學類:《走進社會學》(完全可以當一本小說)
5.統計學類:《統計學:從概念到數據分析》(通俗易懂),《女士品茶》(感謝評論知友提供)
6.經濟學類:《曼昆經濟學原理》(雖然是教材,難度偏低)
7.心理學類:《心理學改變生活》(同樣可以當小說閱讀),《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
8.哲學類:《蘇菲的世界》(經典程度不需要我說了吧)
9.管理學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同上)
10.神經科學類:《認知神經科學》(文字比較多,可以科普)
11.地理學類:《地理學與生活》
12.曆史學類:《世界簡史》(其實任何一本曆史書都可以當做小說來閱讀)
13.設計學類:《設計心理學》
14.遺傳-生命科學類:《生命是什麼》(薛定諤超前意識到遺傳的威力),《陳閱增普通生物學》(雖然是一本教材,隻要不深究,也可以當一本小說來閱讀)
15.電子工程-半導體物理類:《半導體的故事》
16.終極bug:《牛津通識讀本》其實這才是最好的一套科普書,這套書的存在就是為了科普知識,有非常多地冷門方向都被科普了,比如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我們時代的倫理學,數學,物理學等等。
謝謝邀請。
說到科普書籍,最近正好和孩子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書籍。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孩子問過這樣的問題:媽媽,我為什麼要放屁?媽媽,我吃的東西到哪裏去了?……這些聽起來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愛的問題,我們該怎樣回答呢?下麵這本書可以告訴你:這本書的名字叫《探尋身體的秘密》。
書中是主人公小象布克和博士老師坐飛船探尋身體的過程,以問答方式貫穿全書,配以插畫師形象可愛的插畫,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了身體的秘密。
全書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吃進肚子的食物都跑哪裏去了?身體為什麼這麼做?身體是怎麼感知世界的?
首站,飛船進入的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嘴巴。在這裏,你會看見32顆牙齒,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和作用,而且它們還會分工合作呢。接著,穿過喉嚨,進入食道,來到消化的第二站——胃。原來胃是通過蠕動,再加上胃酸和蛋白酶的幫忙來消化食物的。然後,通過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的小腸,隨著食物殘渣就來到了大腸,就明白了食物從入口到變成粑粑的整個過程。其中,你還會認識一種攻擊食物的導彈“消化酶”。這整個過程,讓我這個80後想起了小學時學的一篇課文,叫做《豆瓣的旅行》。
第二單元中,你會知道有些運動雖然看不見,但對我們人體至關重要,會感受到身體器官的強大。輕鬆的一呼一吸其實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個和自己拳頭差不多大的心髒是全身最強大的肌肉,因為它每年要跳動3600多萬次,卻從不覺得累;撒尿和放屁都是在排泄體內的垃圾;還有關於做夢的猜想呢。
最後一個單元講得是身體是怎麼感知世界的?從中你會知道,人為什麼能看得見,聽得到,為什麼能嚐到味道,能聞到氣味,還能感覺到疼。我們所認為的簡單的感官,其實是個複雜的運行過程,它需要身體不同部位的相互合作,才能夠完成。例如我們的眼睛,光線首先進入瞳孔,然後穿過玻璃體,到達視網膜。視網膜產生電信號,電信號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大腦經過“計算”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畫麵。是不是很神奇呢?
每課的後麵都有針對性的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你想到了嗎?還配有“一起來參與”三個小版塊,鞏固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孩子的趣味性。書中穿插的小貼士,擴充了更多的小知識。另外,書中附贈的猜迷小卡片,更是妙趣橫生。
陪孩子讀完這本書,她意味深長地說:“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放屁了?”哈哈,你的寶貝是不是也一樣問過類似的問題,把這本《探尋身體的秘密》送給他,解釋問題的同時,了解了身體的秘密,還會教會孩子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這本書,圖文結合的方式會引起孩子的極大興趣。
偷偷告訴你,書的最後還有下冊的內容預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