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電商行業會不會走下坡路?今年網店虧損了還有必要堅持嗎?
同為賣家,我說實話,你要是一直停留在表麵上思考問題,就趕緊及時止損,老老實實去打工,免得越虧越多。
我常說,開網店,這就是個生意,跟線下開個實體、擺個地攤,哪怕在小區搞個家常小炒,本質上的邏輯性是共通的。
而作為創業者,你連個最最基礎的邏輯性都沒搞明白,這還堅持個毛啊。
說白了,你連虧損的本質問題在哪都不知道,這就沒法幹了。
所以,我真心建議大家做生意,不論做電商開網店、還是搞抖音玩直播,一定要這個事有個大致的認識,再順著這個認識,找到問題、找到方法。
這個思路,實在不?
比如: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平台規則”(市場導向/競爭規則);
然後,做足“產品細節差異化”(標題/上架等工作);
接著,熟悉“引流推廣”常見玩法(基礎建設/開車等);
同時,理解“每個數據的意義”;
最後,根據“數據分析”靈活運用所有技能,直到良性循環。
當你具備這套認識邏輯,那就不會蠻幹、不會亂花錢、不會出事、不會被抓。
很多新手就是不了解、不理解、不熟練,東看一點皮毛、西學一點花拳繡腿,一頓操作完全跟著感覺走……
賺錢了,就皆大歡喜,也沒想過到底怎麼賺錢的;
虧欠了,就一臉懵逼,也沒想過到底怎麼虧欠的。
這就是認知高度、邏輯不夠,讓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所以,我苦口婆心的提醒,“做生意”必須從最最基本的邏輯開始:
1)銷售額(訂單)= 流量 * 轉化率
2)流量 = 曝光(展現)*點擊率
3)流量來源 = 免費 + 付費 + 活動
4)免費 = 搜索 + 猜你喜歡 + 人氣 + 淘口令 + 微淘等等
5)付費 = 直通車 + 超推 + 鑽展等
6)活動 = 聚劃算 + 每季主題活動 + 淘搶購等等
當你把這些東西看明白、想透徹,接下來的問題,咯嘣一下,七竅至少通了六竅半。
比如,一些新手總問“為什麼開個淘寶店沒流量*沒訪客”:
1)平台有哪些流量?
比如,免費的、付費的、活動的,這必須在腦子裏有個大致了解;
2)各流量的組成結構是什麼?同時,“各流量能對產品帶來什麼價值”
比如,我們常說的“沒流量”指的是“免費流量”中的“自然搜索入口”,而“搜索入口”基礎構成 = 顧客搜索“關鍵詞” + 點擊產品“主圖”,兩者缺一不可;
在絕多數類目中,“搜索入口”占據爆款的主要流量來源60%以上,因為“搜索入口”精準、穩定且爆發快,所以大家都很青睞。
3)提升各流量有哪些“技巧及細節”、平台競爭機製是什麼?
比如,想要提升“搜索入口”,“標題”必須包含“顧客所搜索”的“關鍵詞”,並出現在“搜索結果頁麵”(被顧客看見),這叫展現/曝光,也可以理解為“搜索排名”;
而想要“關鍵詞排名”,就必須累積銷售額、dsr、人群標簽等維度,簡稱“權重”;當然,如果“店鋪”每日都能產生穩定的“權重”,那麼會給“新品”帶來很好的“競爭基礎”;
反之,“新店/新品”因為“權重低”,即便“標題”包含“關鍵詞”,也很難“被顧客看見(獲得排名)”。
理解這幾點,也就對“競爭機製”有個大致的頭緒,首先拚“店鋪”、再拚“產品”、然後拚“關鍵詞”的權重。
大家可以“搜索某個關鍵詞”,在“結果頁麵”能看到天貓居多、其次皇冠店、然後鑽級、最後心級,自然就更理解“競爭規則”。
看完這些、好好想想,咯嘣一下沒有?
當你了解“各流量特性”及“流量結構”,那麼結合“自身條件”、“店鋪現狀”選擇合適的“推廣方式”。
不論選品還是測款、也不管標題還是主圖、更不說懟單還是開車等等環節,這都圍繞“流量”本質。
那就死死的記住這一點:“訂單”需要“流量*轉化”。
我們在做好“上架優化”後,第一時間必須從“流量”開始入手。
1)看看“平台發展趨勢”是否影響流量;
比如,99劃算節、雙十二等等,未入池產品、甚至非天貓產品,流量都很有限;
2)看看“行業淡旺季節”是否影響流量;
比如,旺季過後,肯定一片蕭條;大型活動過後,也會進入低迷;
3)看看“競爭環境變動”是否影響流量;
比如,競品調整營銷側重,同類產品價格比你便宜、還追著你死磕;
4)看看“單品流量來源”是否影響流量;
比如,搜索入口的關鍵詞排名掉了、直通車的點擊下滑了等等,幾乎90%問題都在這;
……
從這些根源上分析,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生e經”、“生意參謀”等工具,把“產品流量問題”安排的明明白白。
(詳細的“店鋪診斷”,參考我的專欄文章,幾乎個把兩個小時就能搞懂。)
看到這,我就問你,咯嘣一下沒有?
七竅至少通了六竅吧?
OK,我們接著把剩下一竅給打通了。
當你把“流量來源”搞清晰了,再回到根源上,無非幾個解決方案:
1)要麼“補單”,把“搜索入口”的關鍵詞排名一步步懟上去;
好在老品具備一定的基礎銷量及評論,操作上會比新品更容易。
2)要麼“開車”,把“單品計劃”精準投放,盡可量拉“關鍵詞排名”;
3)要麼“其他推廣”,比如直播、短視頻、知乎軟文、小紅書種草等等;
這下總通了吧?
不論,最終選擇哪種方案,還得結合“引流”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重視“轉化問題”,避免繼續惡性循環。
比如,關鍵詞有排名,為什麼流量少?
拋開平台等外界原因,首先分析關鍵詞數據及主圖點擊率。
流量進來了,為什麼訂單少?
拋開中差評等外界因素,先分析競品、市場需求,再從產品詳情頁及營銷上提煉核心賣點。
……
這下,全通了吧?
實在想不通,趕緊找個靠譜的人學,或者找個靠譜的公司玩命幹,沒有捷徑。
否則,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那就是溫水煮青蛙,倒閉的遲早的事。
22年電商行業會不會走下坡路?今年網店虧損了還有必要堅持嗎?
電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後勁無力,走下坡路是必然的,網店如果虧損了請盡快止損,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1電商平台的興起是靠資本燒錢補貼,放任假貨,國家大力支持,稅收免費而起。現在平台還補貼嗎?韭菜長高了,是收割的時侯了。直通車,流量,刷單,好評,都要花錢買?平台抽成,電商稅,各種活動,是不是壓力越來越大?資本逃離,各大平台股票大跌,這就是風向標。
2電商的興起影響了各行各業,造成大麵積失業,一個行業的興起造成百個行業的衰落,這正常嗎?有些人總喜歡說,科技發展了,汽車取代了馬車,但馬車夫可以開汽車,他還在這個行業裏,並沒有失業。前幾天一位友友說大卡車太多,大家都沒有生意,我評論說,這就是無序發展電商的後果,電商打掉了中間商,實體店大量倒閉,廠家直麵消費者,電商的貨物又被快遞承包,你那來貨物運輸?賣車吧。現在餐飲,理發,裝修,建築,貨運,小微企業那個行業不是一片哀嚎?
3電商平台的發展應該是有序的,不應該野蠻生長,質優價廉是根本,但為什麼要七天無理由退貨?即然無理由,為什麼要退貨?一個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定害死了多少廠家,電商戶?現在又要求送貨上門了。平台和快遞是不會出這上門費的,商家又加了一筆費用。
4國家開始大力整頓電商了,電商補稅,靠刷單起來的電商要哭了,反壟斷,不正當競爭,以後會越來越嚴。
22年是大力整頓電商行業的一年,資本也開始走了,騰訊拆股了京東。國家提倡共同富裕,打擊頭部主播,現在已經虧損的電商戶是應該考慮的時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