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衣的曆史由來 牛仔衣的曆史由來簡介
一、玻璃的曆史由來?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裏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裏,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1874年,比利時首先製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製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二、大運會的曆史由來?
早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期,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劃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在華沙舉行,隻設立了田徑、遊泳和擊劍三個比賽項目。這是世界大運會的雛形。 1949年,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正式成立。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1959年在意大利都靈舉行,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當時設置了9個大項,即田徑、體操、遊泳、跳水、擊劍、水球、網球、排球和籃球,規定參賽選手隻限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不超過兩年的選手,每兩年舉辦一屆。 1960年,仿奧運會賽製,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法國夏蒙尼舉辦。從1981年起,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與冬季運動會統一定在同一年舉行。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Universiade"是一個專用名詞,由“University”(大學)和“Olympiad”(奧林匹克)兩個詞合成,特指專門為大學生舉辦的世界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由三大賽事組成,即“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世界大學生體育錦標賽”。 曆屆世界大運會經常誕生新的世界紀錄,因此贏得了“小奧運會”的美譽。從世界大運會走向奧運會領獎台的運動員中,比較著名的有田徑運動員邁克爾·約翰遜、邁克·鮑威爾,籃球運動員拉裏·伯德、查爾斯·巴克利等。 不過,隨著職業化、商業化大潮的強烈衝擊,一些頂尖運動員因世界大運會沒有可觀的出場費而開始放棄世界大運會,取而代之參賽的是更多的年輕選手。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為世界各地年輕人展示青春澎湃的舞台。
三、長征曆史的由來?
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紅軍損失慘重
根本原因:博古等人執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 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四、黨課的曆史由來?
早在大革命時期,針對黨員教育,廣東黨組織舉辦過許多短期的黨校課程,這應該是我們黨的曆史上較早的黨課形式。
黨組織利用黨課,向學員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原理,鼓勵他們為改變中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的命運而努力奮鬥。
黨在二大通過黨章,對定期召開黨小組、黨支部等會議作出規定,講黨課也隨著黨的隊伍建設需要,而逐步形成製度規定。
1931年5月,黨中央在《全國組織報告的決議案》中強調黨員以“列寧讀書班”集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黨課教育。
1932年10月,中央宣傳部在《關於教育新黨員運動提綱》中要求開設讀書會或研究會,以黨課的形式幫助新黨員了解黨的理論和主張。
延安整風期間,針對黨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黨中央在黨員教育內容、形式和手段上,探索了行之有效的黨課教育方法。
五、中和的曆史由來?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次級行政區,2010年12月25日原台北縣改製為新北市,中和市亦改為中和區。位於台北市的西南端,東與永和區交界,南依橫路裏鹿寮山地與新店區交界,北隔新店溪與台北市萬華區相鄰,西與板橋區和土城區交界。中和與永和關係密切,常合稱為“雙和地區”。中和區為新北市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6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二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裏2.06萬人,為台灣人口密度第五高的市區
簡介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31.26度至13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中和區位於台北市的西南方,東北與永和區交界,東端有一小段隔新店溪與台北市文山區的河川地相鄰,東南依新店溪及鹿寮山地與新店市為界,西與土城市、板橋市交界,北端有一小段隔新店溪與台北市萬華區相望,麵積為20.294平方公裏。
中和區為台北市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4萬人,已超越基隆市、嘉義市等省轄市,為台灣人口數第七多的都市市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裏2.06萬人,為台灣人口密度第五高的都市市區。
地理條件
中和區地形輪廓呈南尖北寬之形狀。南端地勢較高,然高度最高僅海拔二百餘米,為丘陵及礫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則為台北盆地的衝積平原,海拔高度即降於不到十餘米。
灰磘裏的水塘
新店溪為東端與北端界河,也是淡水河水係的最大支流,其上遊地區雨量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故終年流量大穩定。雖然名稱為“溪”,但實際上具“河”的型態。早年頗富航運之利,往上遊可達景尾、新店等港口,往下遊可達淡水河的艋舺、大稻埕等港口。後來因泥沙汙積、河川汙染及陸運發達等因素之衝擊,航運早已終止。 南勢角溪又名南山溝,為新店溪的支流,也是一條貫穿中和的細長河川,發源於橫路裏山區,全長約8公裏。二八張溝是南勢角溪西側支流,在勝利橋附近彙入南勢角溪。瓦磘溝又名潭墘溝,為南勢角溪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中、下遊及上遊一小段為本市與永和市的界河。早年南勢角溪、瓦磘溝下遊均可通行小舟,現已都被整治成為典型的大排水溝,其中二八張溝下遊因水患工程整治為排水路主線,改由中和抽水站直接排入新店溪。
灰磘裏的水塘為中和市現存最大的湖沼
中原溝也是新店溪的支流,流經中原裏,現為工業排水溝,由中原抽水
六、掛曆的曆史由來?
台曆(Desk calendar)原意指放在桌幾上的日曆。現在有桌麵台曆和電子台曆。主要品種有各種商務台曆、紙架台曆、水晶台曆、記事台曆、便簽式台曆、禮品台曆、個性台曆等。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曆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準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再往後,隨著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幹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至於月曆以後又發展成掛曆、台曆等各種形式,隻是近一個世紀的事。 台曆款式從最初的簡單樣式,到現在的許多變種樣式,是最近幾年來市場經濟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都帶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當然台曆也在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台曆已經趨向於更小更精致。
七、江浦的曆史由來?
劉宋元嘉中,有三鳥翔集此山,眾島群集,乃置鳳凰裏,起台於此山,號為鳳台山。
唐朝詩人李白曾來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吟唱的詩篇《登金陵鳳凰台》。五代十國楊吳築城時,山勢被切斷,鳳凰台被圍在城內,但仍有前臨城墉(聚寶門至三山門段),後俯淮水(鎮淮橋至西水關段)之勢,縱橫仍有十來裏左右。
擴展資料:
鳳凰台與鳳凰裏:
鳳凰台位於今南京市秦淮區升州路附近,現此地名已消失,但現建有“鳳凰台賓館”。“鳳凰台”之名最早見於南朝劉宋元嘉年間。
據《至正金陵新誌》載,在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隻頭小足高、五顏六色、叫聲悅耳,狀如孔雀的大鳥,飛到了秣陵永昌裏(今南京城南花露岡一帶)王愷家的花園中,停在李樹上鳴叫不已。
這三隻美麗的大鳥招來了一大群各種鳥類,跟隨著比翼而飛,當時人們就認為,這三隻鳥就是百鳥之王——鳳凰。各種鳥類隨鳳凰翔集就是“百鳥朝鳳”,被認為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是值得慶賀和紀念的大事。因此,揚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就將百鳥翔集的永昌裏改名為鳳凰裏。
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八、莆田的曆史由來?
《湄洲報》有關莆田地名爭議的文章,一般都引經據典,從古文、古字、古詞上麵做文章,但都說不出是什麼時候,怎麼產生“莆田”這個地名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卻忽略了莆田廣泛流傳的古老的美麗傳說,就是“沉七洲(州),浮莆田”和“東京浮,莆田沉”的傳說。在這個民間傳說裏,關鍵問題在“浮”和“沉”上,大量的史實早已證明,莆田平原的南北二洋是從海裏“浮”出來的,就連壺公山不也是從海裏“浮”上來的嗎。因而,可以說,“莆田”是從方言“浮田”演變而來。“浮”的方言讀Pu和漢語“莆”(Pu)同音,“莆”是“浮”的諧音。這從別的地名變化中也可以找到佐證,比如忠門文甲,方言仍叫“門夾”,古書記載也叫“門夾”,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文甲”呢?這是因為“門”和“文”方言同音(muai),“夾”和“甲”漢語同音(Jia)。從“門夾”變成“文甲”的文甲二字,無論從何解釋,都沒有實際含義,但“門夾”的含義就比較明了,因為沿海的船民稱湄洲島和莆禧半島之間的海域叫“大門”,而方言裏稱房屋大門兩邊叫“門夾”,所以“門夾”的地名含義很清楚。
我認為,要了解莆田地名的來曆,不能不考慮到莆田是從興化灣“浮”出來的這一地殼變遷的重要史實。如果從有曆史記載的莆田縣置的幾置幾廢的原因是水淹來推斷,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諧音,水淹為“沉”,水退為“浮”。
九、南寧的曆史由來?
南寧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建晉興郡,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製從此開始,曆經1700年春秋變幻。
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邕”由此而來。
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年2月8日被確定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首府。擴展資料:早在宋代,當時的文人墨客就評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懷古、青山鬆濤、象嶺煙嵐、羅峰曉霞、馬退遠眺、弘仁晚鍾、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隨著曆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中的許多景觀已成記憶中的往事。南寧十大景觀(揚美古風、青山塔影、明山錦繡、望仙懷古、伊嶺神宮、南湖情韻、龍虎猴趣、邕江春泛、鳳江綠野、九龍戲珠)。南寧有大小公園、遊園、風景區、廣場等供人們遊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50多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頂螄山貝丘遺址),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
十、任性的曆史由來?
任性這個詞應該最早出現在宋仁宗景祐年間。出自於蘇軾 《寄淨慈本長老》詩:“何時杖策相隨去,任性逍遙不學禪。” 任性是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謂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任性是漢語固定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