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要求滲氮的齒輪,應該要什麼材料以及工藝路線?
一、表麵要求滲氮的齒輪,應該要什麼材料以及工藝路線?
齒輪一般是滲碳的比較多,用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如20,和20Cr等滲氮的用Cr的合金鋼滲氮一般變形很小,可以不需要磨削,但是有“長大現象”,設計的時候要考慮我在設計中很少用到滲氮,就一次是個大花鍵,由於找不到廠家有這麼大的磨削磨床,所以最後改為滲氮了,就不磨削了,硬度較高1000HV以上
二、米粉的加工工藝以及優缺點?
米粉的生產起源於我國,目前是我國消費量和消耗大米量最大的大米深加工產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的交流,米粉正在走向北方、走向海外。我國米粉加工業技術有很大的進步,產品品種、生產工藝不斷創新;生產設備不斷完善,市場規模日趨擴大。但目前的生產技術還遠沒有達到現代化生產的水平。
我們知道采用新工藝並用所設計的單螺杆擠出機,可實現對大米的擠壓加工,並且其機械結構對米粉品質有很大影響,特別是磨盤、屏障型螺杆、十二孔盤以及擠出口模。加工工藝對米粉品質也有很大影響.
優點有:
一,價廉物美。它是用大米加工製成的每斤大米加工成米粉後,可得幹米粉9兩左右,所以價格僅僅略高於大米,家家都買得起,尤其一些加工場,還可以用大米互換米粉。
二,易熟可口。食前,在碗中放上一些調味料,再放入適量的米粉,衝上一泡滾開水,扣了蓋子悶它3至4分鍾,幹米粉就會變成了鬆軟、流香可口的快餐“湯米粉”了。湯煮的米粉,加入熬花生油的薑片、蔥白和豆豉粒,趁熱吃下,是傳統的家庭治療感冒的良方。
三,輕便久藏。大米放久了,容易發黴生米蟲,不利於久藏;體積笨重,不便於運輸。而興化米粉在加工過程中已經太陽曬幹,成為輕質食品,又可以較長期地貯藏。
三、金屬氟碳漆的工藝要求?
氟碳噴塗工藝流程:
前處理流程:鋁材的去油去汙→水洗→堿洗(脫脂)→水洗→酸洗→水洗→鉻化→水洗→純水洗
噴塗流程:烘幹→噴底漆→麵漆→清漆→烘烤→質檢
原理說明:
1.前處理的目的:板材進行噴塗前,工件表麵要經過去油去汙及化學處理,以產生鉻化膜,增加塗層和金屬表麵結合力和防氧化能力,有利於延長漆膜的使用年限。
2.底漆塗層:作為封閉底材的底漆塗層,其作用在於提高塗層抗滲透能力,增強對底材的保護,穩定金屬表麵層,加強麵漆與金屬表麵的附著力,可以保證麵漆塗層的顏色均勻性,漆層厚度一般為5-10微米。
3.麵漆塗層:麵漆塗層是噴塗層關鍵的一層 ,在於提供鋁材所需要的裝飾顏色,使鋁材外觀達到設計要求,並且保護金屬表麵不受外界環境大氣,酸雨,汙染的侵蝕,防止紫外線穿透。大大增強抗老化能力,麵漆塗層是噴塗中最厚的一層漆層,漆層厚度一般為23-30微米。
4.清漆塗層: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增強漆層抗外界侵蝕能力,保護麵漆塗層,增加麵漆色彩的金屬光澤,外觀更加顏色鮮明,光彩奪目,塗層厚度一般為5-10微米。
5.固化處理:比如三塗工藝一般需要二次固化,鋁材進入固化爐處理,固化溫度一般在180℃-250℃之間,固化時間為15-25分鍾,不同氟碳塗料生產廠家 ,都會根據自己的塗料,提供最佳的溫度和時間。
6.質量檢驗:質量檢驗應按AAMA-605.02.90標準,嚴格的質量檢查才能保證高質量噴塗產品。
四、CAD製版的工藝要求?
1.所有設計室出的圖紙都要配備圖紙封皮、圖紙說明、圖紙目錄。
A.圖紙封皮須注明工程名稱、圖紙類別(施工圖、竣工圖、方案圖)、製圖日期。
B.圖紙說明須對工程進一步說明工程概況、工程名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或建築設計單位等。
2.每張圖紙須編製圖名、圖號、比例、時間。
3.打印圖紙按需要,比例出圖。
五、船舶塗料的工藝要求?
船體塗裝的施工方法按下列要求進行: 船體外板、甲板、甲板室外板、舷牆內外、機艙舵槳花鋼板以上部位采用噴塗方法進行。
對手工焊縫、角焊縫、型材背麵、自由邊先行預塗,方可噴漆。
其他部位采用刷塗和輥塗方法進行。
應嚴格按照《船體各部分油漆牌號、塗層數、幹膜厚度一覽表》進行施工。
塗漆必須在塗裝表麵清理符合要求,經專門人員檢查,船東代表認可後方可進行。
塗漆工具的類型應與所選用的塗料相適應,當改用他種塗料時,應對全套工具徹底清洗。
塗刷後一道油漆時,應保持前一道表麵清潔幹燥,其幹燥時間通常不少於生產廠規定的最短塗裝間隔時間。
為減少二次表麵清理的工作量,凡焊縫、割口、自由邊(自由邊要求倒角)和火工燒損部位(不包括水密試驗焊縫),應在焊割加工後,立即清理幹淨,用相應的車間底漆補漆。
對表麵美觀要求較高的部位,應避免塗層產生流掛、積聚等缺陷。
六、印刷工藝的要求?
在表麵貼裝裝配的回流焊接中,錫膏用於表麵貼裝元件的引腳或端子與焊盤之間的連接,有許多變量。如錫膏、絲印機、錫膏應用方法和印刷工藝過程。
在印刷錫膏的過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機械地或真空夾緊定位,用定位銷或視覺來對準,用模板(stencil)進行錫膏印刷。
七、製曲的工藝要求?
1、潤麥潤麥時間2一4h,潤麥水量3%~8%,潤麥後小麥表麵收汗,內心帶硬,口咬不粘牙,尚有幹脆響聲。
2、粉碎麥粉碎後的感官標準是“爛心不爛皮”的梅花瓣。
3、加水拌料清潔拌料容器(絞籠),原料粉碎後迅速加水拌和,同時加入一定量的老曲粉(有些廠不加),控製水溫,麥料吃水透而勻,手捏成團不粘,鮮曲含水35%~38%(香型不同而不同)。
4、壓製成形成形有人工和機製成形兩種。人工踩曲是將醅料一次性裝入曲模,首先用腳掌從中心踩一遍,再用腳跟沿邊踩一遍。要求“緊、幹、光”。上麵完成後將曲箱翻轉,再將下麵踩一遍,完畢又翻轉至原踩的麵重複踩一遍,即完成一塊曲坯。
5、運曲成形後曲坯晾置不超過30min,轉接輕放,適量運送。
八、rpe管的工藝要求?
Rpe管的工藝要求必須達到國家質量監督設計要求,符合傳輸的壓力,壓強,管壁的厚度,以及耐折性,耐玩性,防火性能等
九、簡述煉鋼的工藝要求?
煉鋼利用轉爐內的氧化性環境將鐵水中過量的碳氧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達到鋼水要求的碳含量。當然在煉鋼廠房內一般來說還要有轉爐之前的鐵水脫硫預處理,轉爐出鋼後的鋼水精煉(LF或LF+RH或LF+VD,VOD等),完成精煉後用行車調運至連鑄機的大包回轉台,進行連鑄澆鑄的工序環節,為後續的軋鋼廠提供鋼坯原料。
整個聯合鋼鐵廠的工藝流程為:原料碼頭(各種原料集中卸載存放區域)——燒結(礦石造塊或造球團)——高爐(煉鐵)——煉鋼(鐵水預處理-轉爐或電爐-精煉-連鑄)-軋鋼
煉鋼工藝過程
造渣:調整鋼、鐵生產中熔渣成分、堿度和粘度及其反應能力的操作。目的是通過渣——金屬反應煉出具有所要求成分和溫度的金屬。例如氧氣頂吹轉爐造渣和吹氧操作是為了生成有足夠流動性和堿度的熔渣,以便把硫、磷降到計劃鋼種的上限以下,並使吹氧時噴濺和溢渣的量減至最小。
出渣:電弧爐煉鋼時根據不同冶煉條件和目的在冶煉過程中所采取的放渣或扒渣操作。如用單渣法冶煉時,氧化末期須扒氧化渣;用雙渣法造還原渣時,原來的氧化渣必須徹底放出,以防回磷等。
熔池攪拌:向金屬熔池供應能量,使金屬液和熔渣產生運動,以改善冶金反應的動力學條件。熔池攪拌可藉助於氣體、機械、電磁感應等方法來實現。
電爐底吹:通過置於爐底的噴嘴將N2、Ar、CO2、CO、CH4、O2等氣體根據工藝要求吹入爐內熔池以達到加速熔化,促進冶金反應過程的目的。采用底吹工藝可縮短冶煉時間,降低電耗,改善脫磷、脫硫操作,提高鋼中殘錳量,提高金屬和合金收得率。並能使鋼水成分、溫度更均勻,從而改善鋼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
熔化期:煉鋼的熔化期主要是對平爐和電爐煉鋼而言。電弧爐煉鋼從通電開始到爐料全部熔清為止、平爐煉鋼從兌完鐵水到爐料全部化完為止都稱熔化期。熔化期的任務是盡快將爐料熔化及升溫,並造好熔化期的爐渣。
氧化期和脫炭期:普通功率電弧爐煉鋼的氧化期,通常指爐料溶清、取樣分析到扒完氧化渣這一工藝階段。也有認為是從吹氧或加礦脫碳開始的。氧化期的主要任務是氧化鋼液中的碳、磷;去除氣體及夾雜物;使鋼液均勻加熱升溫。脫碳是氧化期的一項重要操作工藝。為了保證鋼的純淨度,要求脫碳量大於0.2%左右。隨著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電弧爐的氧化精煉大多移到鋼包或精煉爐中進行。
精煉期:煉鋼過程通過造渣和其他方法把對鋼的質量有害的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經化學反應選入氣相或排、浮入渣中,
十、牛仔褲什麼工藝的好?
從厚度來講,常用牛仔布可分為4.5安,6安,8安,10安,11安,12安,13.5安,14.5安等。4.5安非常薄,常用來做夏季的背心;14.5安就很厚了,用來做冬季的棉大衣。牛仔褲則用8安-12安不等。 從織法來講可分平紋,斜紋,人字紋,交織紋,竹節,暗紋,以及植絨牛仔等…… 從成分來講,牛仔分精梳和普梳,有100%全棉,含彈力(萊卡)的,棉麻混紡的…… 好的牛仔服裝材質很重要,山東地區生產的牛仔布在全國範圍看是種類最多品質最好的。 由於牛仔的縮率的問題,牛仔生產廠家的版師們是同行中最忙的了,一般普通的牛仔布也會有2%-3%橫直縮率,而彈力牛仔布的縮率可達10%以上,加上每卷牛仔布匹都有所不同,所以牛仔師傅的版總是打個沒完沒了……一般,寬鬆的牛仔相對較多些,版型也大多采用平麵裁剪,打版的關鍵在於尺寸的確定。而彈力的牛仔(包括含萊卡)就麻煩些了,這種布往往用來做貼身低腰牛仔褲,加上超過10%的縮率,版型總是不斷的調整,而且,牛仔褲最忌諱前浪起皺,要求就是貼身合體。近兩年興起的3D立體剪裁,常常要在膝蓋處加多收褶,或多一個麵,以更好地增強牛仔褲的活動自如。因此,牛仔服裝的裁剪最能體現一個版師的功力,彈力較高,越難做得平整,不起皺,又外形漂亮…… 剪裁縫製完畢的牛仔還需要被送去經曆一係列的後整處理:洗水,高溫定型、局部壓褶、手擦、破爛、手針挑褶。其中洗水的環節最為重要,也是決定品質優劣的關鍵。下麵就由小薑同誌分門別類詳細講解: 1、普洗(GARMENT WASH) 普洗即普通洗滌,隻不過將我們平日生活中所熟悉的洗滌改為機械化而已,其水溫在60°-90°C 左右,加一定的洗滌劑,經過15分鍾的左右普通洗滌後,過清水加柔軟劑即可。通常根據洗滌時間的長短和化學藥品的用量多少,普洗可分為輕普洗、普洗、重普洗。普洗的目的就是使織物更柔軟、舒適,在視覺上更自然更幹淨。叫衣服變軟,加了矽油的話織物組織上多了點潤滑所以手感更滑.揉戳後手指會有點滑的感覺.最簡單的說就是用炒石或膠球與高錳酸鉀溶液混合再和衣料一起放在洗機裏"洗"或"炒".效果很多種,最大特點是褪色效果顯著。 2、石洗 / 石磨(STONE WASH) 石洗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與衣服打磨,打磨缸內的水位以衣物完全浸透的低水位進行,以使得浮石能很好地與衣物接觸。在石磨前可進行普洗或漂洗,也可在石磨後進行漂洗。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可以采用黃石、白石、AAA石、人造石、膠球等進行洗滌,以達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後布麵呈現灰蒙、陳舊的感覺,衣物有輕微至重度破損。 3、酵素洗(ENZYME WASH) 酵素是一種纖維素酶,它可以在一定PH值和溫度下,對纖維結構產生降解作用,使布麵可以較溫和地褪色,褪毛,並得到持久的柔軟效果。可以石頭並用或代替石頭,若與石頭並用,通常稱為酵素石洗(ENZYME STONE WASH)。 4、砂洗(SAND WASH) 砂洗多用一些堿性,氧化性助劑,使衣物洗後有一定褪色效果及陳舊感,若配以石磨,洗後布料表麵會產生一層柔和霜白的絨毛,再加入一些柔軟劑,可使洗後織物鬆軟、柔和,從而提高穿著的舒適性。 5、化學洗(CHEMICAL WASH) 化學洗主要是通過使用強堿助劑(NaOH,NaSiO3等)來達到褪色的目的,洗後衣物有較為明顯的陳舊感,再加入柔軟劑,衣物會有柔軟、豐滿的效果。如果在化學洗中加入石頭,則稱為化石洗(CHEMICAL STONE WASH),可以增強褪色及磨損效果,從而使衣物有較強的殘舊感,化石洗集化學洗及石洗效果集於一身,洗後可以達到一種仿舊和起毛的效果。 6、漂洗(BLEACH WASH) 為使衣物有潔白或鮮豔的外觀和柔軟的手感,需對衣物進行漂洗,即在普通洗滌過清水後,加溫到60°C,根據漂白顏色的深淺,加適量的漂白劑,7-10 分鍾時間內使顏色對板一致。然後,再以大(小)蘇打( Na2CO3, NaHCO3)對水中的殘餘漂白水進行中和,使漂白完全停止。待過清水後,在50°C水溫中加洗滌劑,熒光增白劑,雙氧水等作最後的洗滌,中和PH值,熒光增白等,最後進行柔軟處理即可。根據漂白劑的不同,漂洗可分為氧漂和氯漂。氧漂是利用的是雙氧水在一定PH值及溫度下的氧化作用,漂後布麵會略微泛紅。氯漂則利用的是次氯酸鈉的氧化作用,其褪色效果較粗獷,多用於藍靛牛仔布的漂洗。漂白對板後,應以海波對水中及衣物殘餘氯進行中和,使漂白停止,漂白後再進行石磨,則稱為石漂洗(BLEACH STONE WASH)。 7、破壞洗(DESTROY WASH) 成衣經過浮石打磨及助劑處理後,在某些部位(骨位、領角等)產生一定程度的破損,洗後衣物會有較為明顯的殘舊效果。 8、雪花洗(SNOW WASH) 把幹燥的浮石用高錳酸鉀溶液浸透,然後在專用轉缸內直接與衣物打磨,通過浮石打磨在衣物上,使高錳酸鉀把摩擦點氧化掉, 使布麵呈不規則褪色,形成類似雪花的白點。再然後把衣服洗水脫漿,烘幹最後進行柔軟處理。其主要工藝過程即:浮石浸泡高錳酸鉀——浮石與衣物幹磨——雪花效果對板——取出衣物在洗水缸內用清水洗掉衣物上的石塵——草酸中和——水洗——上柔軟劑。 9、貓須(MOUSTACHE EFFECT/WHISKER),屬於手砂(手擦,HAND BRUSH)的一種,形狀似貓須而已。 10、噴沙又叫打沙(SPRAY STONE WASH / SAND BLAST)。是用專用設備在布料上打磨,通常有一個充氣模型配合。 11、噴馬騮(MONKEY WASH)和噴沙本質的區別就是前者為化學作用,後者則為物理作用。噴馬騮就是用噴槍把高錳酸鉀溶液按設計要求噴到服裝上,發生化學反應使布料退色。用高錳酸鉀的濃度和噴射量來控製退色的程度。從效果上分的話,噴馬騮退色均勻,表層裏層都有退色,而且可以達到很強的退色效果。而噴沙隻是在表層有退色,可以看到纖維的物理損傷。 12、碧紋洗(Pigment Wash /Pigment Dyed Wash)是那些經過塗料染色的服裝專用的,其作用是鞏固原來的豔麗色澤的同時增加手感的軟度局部磨白是噴馬騮碧文洗是采用一種染色的漿料,進行成衣染色。洗出來的效果很自然。很漂亮!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喜歡采用這種洗水染色,還有一種洗水叫:硫化洗。原理和這個大體一樣的。。隻不過硫化隻能洗出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