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顯卡的發展史? 簡述口語的發展史?
一、簡述顯卡的發展史?
顯卡的發展史:
一.2D顯卡時代:民用顯卡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了。在1981年, IBM推出了個人電腦時,它提供了兩種顯卡,一種是“單色顯卡”(簡稱 MDA), 一種是 “彩色繪圖卡” (簡稱 CGA);1982年,IBM又推出了MGA(Monochrome Graphic Adapter), 又稱Hercules Card (大力士卡), 除了能顯示圖形外,還保留了原來 MDA 的功能;
在2D時代向3D時代推進的過程中,有當前不能忽略的顯卡就是Trident 8900/9000顯卡,它第一次使顯卡成為一個獨立的配件出現在電腦裏,而不再是集成的一塊芯片。而後其推出的Trident 9685更是第一代3D顯卡的代表。不過真正稱得上開啟3D顯卡大門的卻應該是GLINT 300SX,雖然其3D功能非常簡單,但卻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二.3D AGP顯卡時代I:3DFX的光榮
時間推移到1995年,對於顯卡來說,絕對是裏程碑的一年,3D圖形加速卡正式走入玩家的視野。那個時候遊戲剛剛步入3D時代,大量的3D遊戲的出現,也迫使顯卡拓展到真正的3D加速卡。而這一年也成就了一家公司,不用說所有人也知道,沒錯,就是3Dfx;
1995年,3Dfx還是一家小公司,不過作為一家老資格的3D技術公司,他推出了業界的第一塊真正意義的3D圖形加速卡:Voodoo;而後在96年又推出了S3 Virge,它是一塊融合了3D加速的顯卡,支援 DirectX,並包含的眾多先進的3D加速功能,如Z-buffering、Doubling buffering、Shading、Atmospheric effect、Lighting,實際成為3D顯卡的開路先鋒,成就了S3顯卡的第二次輝煌,可惜後來在3Dfx的追趕下,S3的Virge係列沒有再繼輝煌,被市場最終拋棄。
1997年是3D顯卡初露頭腳的一年,而1998年則是3D顯卡如雨後春筍激烈競爭的一年。九八年的3D遊戲市場風起去湧,大量更加精美的3D遊戲集體上市,從而讓用戶和生產廠家都欺盼出現更快更強的顯卡;
二、簡述口語的發展史?
口語和書麵語是現代漢語的兩種不同形式。書麵語是寫(印)出來的語言,口語是說出來的語言;書麵語的物質載體是文字,口語的物質載體是語音。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口語和書麵語的差別主要在風格方麵。口語的特點是親切自然,句子簡短,常有省略。
書麵語的特點是用詞精審,結構謹嚴,邏輯性強。書麵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先有口語,後有書麵語;至今還有許多民族隻有口語而沒有書麵語。因此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麵語是第二性的。
書麵語比口語規範、連貫,因為寫出來的話可以有時間斟酌、加工,乃至反複修改。
對書麵語進一步加工規範,就形成標準語(又稱“文學語言”)。 書麵語與口語相互影響。
書麵語的成分不斷進入口語,從而使口語向著規範的方向發展;口語成分也不斷被吸收進書麵語,從而使書麵語不斷豐富生動。
書麵語往往受到口語的製約,它雖然有自己的特點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同口語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能距離太遠。
如果書麵語同口語脫節太嚴重,人們就會對書麵語進行改革。
“五四”前後廢除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運動,就是因為文言文這種書麵語同口語脫節太嚴重。
三、套牛仔的遊戲簡述?
本遊戲為休閑類遊戲。
玩家扮演西部牛仔,去套那些在街上狂奔的牛。
遊戲開始前,投入一定數量的遊戲幣(1 - 5),出現相應數量的繩套及箭頭(1個幣1個繩套)。
然後按下按鈕開始遊戲,在規定的時間內按鍵次數越多越有可能捉到牛。
最後,人品決定一切,如果套牛失 敗,牛牛們會掙斷繩子,然後擺出挑釁的姿勢。
如果套牛成功,玩家則會贏得相應數量的遊戲代幣。
四、簡述電控係統的發展史?
四階段。第一,1974年以前,是汽車電子控製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第二,1974年一一1982年,是電控技術迅速發展階段。第三,1982一一1990年,也是微型計算機在汽車上應用日趨成熟並向智能化發展階段。第四,1990年以後,是電控技術向智能化發展的高級階段。
五、簡述發酵工業發展史?
發酵工程以其生產條件溫和,原料來源豐富且價格低廉,產物專一,廢棄物對環境汙染小和容易處理等特點,而在醫藥工業、食品工業、農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逐步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發酵工業。在一些發達國家,發酵工業的總產值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5%左右。
發展簡史
20世紀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發酵工業,屬於厭氧發酵。
20世紀40年代初,隨著青黴素的發現,抗生素發酵工業逐漸興起。由於青黴素產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學家就在厭氧發酵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地引進了通氣攪拌和一整套無菌技術,建立了深層通氣發酵技術。這使有機酸、維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發酵法大規模生產。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產穀氨酸成功,如今20種氨基酸都可以用發酵法生產。氨基酸發酵工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代謝控製發酵技術的基礎上的。目前,代謝控製發酵技術已經用於核苷酸、有機酸和部分抗生素的生產中。
20世紀70年代以後,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的開發,使發酵工程進入了定向育種的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叉,數學、動力學、化學工程原理和計算機技術開始被用於發酵過程的研究。目前,自動記錄和自動控製發酵過程的全部參數已經被應用於生產。
六、中國火箭發展史簡述?
中國航天發展有四大裏程碑 :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鑽研。
(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裏程碑。
(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裏程碑。
(4)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七、碧桂園發展史簡述?
1992年,開發首個樓盤——順德碧桂園,社區內引入高尚會所和雙語學校等配套設施。1994年,碧桂園創辦了廣東碧桂園學校,學校位於順德,廣東碧桂園學校是中國大陸最早一批引入IB國際教育的學校之一。 1994年,碧桂園車隊組建成立,開通了順碧——錦漢停車場、順碧——南沙港兩條線路。
1995年,碧桂園將酒店式服務模式引入住宅式物業管理。這是房地產商第一次提出將酒店服務引入社區,開創行業先河。順德碧桂園積極拓展珠三角市場,還吸引了大批香港人前來置業。三萬港人成為順德碧桂園的業主,碧桂園也有“繽紛小香港”之稱。
八、簡述互聯網的發展史?
我國從1956年開始研製計算機,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在微型計算機方麵,研製開發了長城係列、紫金係列、聯想係列等微機。在大型機方麵,銀河、曙光和神威的推出使我國成為具備獨立研製高性能巨型計算機能力的國家之一。從2001年起,我國自主研發通用CPU芯片。龍芯CPU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通用CPU。目前計算機應用已深入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麵,其廣度和深度仍在不斷拓展和提高。
九、簡述外科學的發展史?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發現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已經從戰爭、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外科的實踐經驗。
現代外科學開創於19世紀末,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發師代理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發師”,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而不是“醫生”。
在20世紀初,隨著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學奠基於是19世紀40年代,先後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十、簡述中國現代品牌發展史?
在我國,說到品牌商標的曆史,就總要提到最早的商標的萌芽———宋代的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兔兒為記”。其實,真正近現代意義上的商標,在中國則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從清末到新中國建立前,我國的商標至少有以下幾類。
(1)以動物名稱及圖案造型繪製商標,如劉鴻生先生的“象”牌火柴商標;古耕虞的“虎”牌豬鬃商標;黃楚九的“龍虎”牌仁丹商標等。
(2)以我國著名標誌性建築命名並繪圖的,如“哈德門”、“大前門”、“天壇”等商標。
(3)以中華民族傳統吉祥物或信仰符號、文字、圖案及色彩繪製商標的,如天蘊初先生創辦的“天廚味精廠”的“佛手”商標,天原電解化工廠的“太極圖”商標,方液仙中國化學工業社的“三星”牙膏、蚊香等商標,黃楚九中法大藥房的“九福”(九隻蝙蝠為圖案)的商標等。
(4)以民間喜見事物的圖案造型繪製的商標,如黃楚九的“小囡”香煙商標、“大嬰孩”香煙商標等。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不同時期的商標,也明顯反映著創製決策者的思想觀念,體現他們的政治傾向、文化品格等。
例如:範旭東先生創辦的永明漆廠,從產品研製之始,就選定“鶴”牌做商標。這是因為當時在我國市場上,到處是日本的雞牌油漆,幾無國貨可以與之競爭、抗衡。於是,永明漆廠就想要“鶴立雞群”,為中華民族爭口氣。
盛錫福帽廠的商標、圖形是三頂帽子,但環繞四周的文字,則是“努力本國工業,發展中華國貨”。
最為有名的商標,當屬天津東亞毛紡廠的“抵羊”牌毛線商標。那是兩頭雄壯的公羊抵角而立,在拚死一決雌雄。造型剛健有力,生氣勃勃,充滿了奮發圖強的精神意蘊。“抵羊”二字,又與“抵洋”諧音,明確表達出中國民族企業“抵製洋貨”、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意誌與決心。
由此可見,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我國民族企業中有相當一批商標品牌,明確、突出地體現出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特征,反映著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對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向往。而且,我國這些早期商標品牌,從一出現,就極為重視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特色的把握。
盡管那時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洋貨泛濫,洋商橫行,買辦狐假虎威;盡管那時的中國民族企業還在非常艱難的境地中慘淡經營,苦苦掙紮,但從商標管理上,卻能看到一種民族的精神,那可稱為支撐中華脊梁的“骨氣”。
品牌的曆史雖然悠久,但在我國的發展卻十分緩慢。新中國建立前,由於連年戰爭,經濟凋敝,品牌的發展受到限製。新中國建立初期,一大批品牌重獲新生,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剛剛興起的品牌發展又陷入停頓。所以說,我國真正意義上大規模的品牌發展是改革開放後才開始的。
一、大量商標和品牌管理法規的頒布
中國在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頒布第一部商標法,後來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又製定了若幹個商標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50年頒布了《商標注冊暫行條例》,於1963年公布了《商標管理條例》和實施細則,於198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93年又對商標法進行修改並重新公布,從而使商標製度在中國逐步建立並走上正軌,品牌的注冊和管理也日臻完善。
二、品牌傳播形式得到拓展
廣播電視、網絡、現場宣傳等宣傳工具和方法也在品牌傳播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一些實用、低廉、針對性強的載體也用來傳播品牌